《老子》:“道德”之我见
调整文字大小:
    春秋时期,“道”和“德”是二个概念,“道”指准则,“德”指遵守。所以《老子》中“道”和“德”分开讲。不是今人说的“道德”之意。老子的“道”指规律,孔子的“道”指礼仪,荀子的“道”指法律,墨子的“道”指兼爱,所以春秋“道德”各有不同含义,不可混用。

选《老子》一段原话解析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译成今文:

    好的遵守,就是不遵守,是谓“遵守”。坏的遵守,就是遵守,是谓“不遵守”。好的遵守,看似不遵守,漫不经心,但无所不能啊。遵守好的仁,也是如此。遵守好的义,也是如此。遵守好的礼,也是如此。否则,就象随手扔去东西。所以失去道(规律)后,讲遵守,失去遵守后,讲仁。失去仁后,讲义。失去义后,讲礼。这礼就是不讲信用的结果,是祸乱的开始。前面说的“道”才是精华所在,我认为是一切事情的开始。所以大丈夫居厚(深厚)非薄(浅薄),居实(实在)非华(华巧),故去礼,取其道也。
【凤凰华人资讯网综合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