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理财
调整文字大小:
到美国后有四年一直做学生,每月几百元奖学金,外加一点餐馆打工的收入,打发房租伙食汽车油钱后已是所剩无几,按理说是没什么余财可理的。但事实却不尽然。在美国生活,人人都不得不多几分经济头脑,其缘由是在美国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生意花招太多,稍不小心就会掉入陷阱,轻则破财,重则招灾。留学生到美国大学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银行开户。帐户一般分为储蓄帐户和支票帐户两种。储蓄帐户会有些利息,而支票帐户不但没有利息,存款低于一定数额时银行还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同样的帐户还分各种类型,如学生、老年人等,对最低存款额、免费支票使用数量等都有不同要求。开户后,一本个人支票册在手,外加一张银行自动取款卡,付帐时在支票上龙飞凤舞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俨然是电影中一副资本家的派头了。当然,帐户上那点令人羞涩的存款会时刻提醒自己不是资本家。为了挣一点利息,人们往往把钱都放在储蓄帐户上,到需付款写支票时再往支票帐户上划钱,反正自动取款机到处都是,而转帐取款等都可在自动取款机上完成。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一次我发现自己被银行罚去了三十美元,到银行一查,原来是自己忘了及时划款,支票帐户已经透支了。此后又发现每个月都被银行收去几元十几美元,原因要么是使用的支票数量超额,要么是一月中有一两天存款低于了最低限额。总的来说,银行收取的各种服务费大大超过了储蓄帐户那点低得可怜的利息,自己在银行存款,基本上是倒贴钱。也有定期储蓄,利息高些,但提前取款要受到“惩罚”。曾经存过五千元定期存款,一年多后到银行取款,发现利息跟一般储蓄并无差别。对此颇有些迷惑不解,一查才知道,中间取过一次款,存款余额已不足五千,而存款获得高额利息的条件是存款数不低于五千元。我们一听,在幌然大悟的同时也有些被愚弄的恼怒:我们存款时银行职员并没有提及这一条啊!到美国后不久就申请了信用卡,是一种专对学生的VISA卡,不需交年费,利息也不高,但购买上限也低,才五百美元。从此一卡在手,购物加油交学费乃至发信都尽量用信用卡。信用卡公司一月来一次帐单,只要按时付清,自己秋毫无损。一年以后,许多信用卡公司找上门来推销,说我是“少数”由于信用良好而被选中可以持有该卡的人,我原来用的VISA卡也把借款上限提到了四千。由于信用卡在手,凡事划卡签字即可,花起钱来不知不觉地大方起来。只是收到信用卡公司的帐单时常常吓一大跳:“上个月怎么会花了这么多?”信用卡公司希望持卡人花得越多越好,而且只要求持卡人付欠款的百分之五左右。这正是信用卡公司赚钱的地方。信用卡公司的钱都是高利贷,利息往往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中国人大多按时付清,信用卡公司大概很难从这些人身上赚到钱。信用卡公司当然还有别的办法让你掏钱。付款单上有一栏是“地址变更”,在美国搬家频繁,往往有忘了将新地址填上通知信用卡公司的时候,于是下个月的帐单上便多出了二三十元的罚款。有时则莫名其妙地收不到信用卡公司的帐单。美国许多人都是数卡在手,自然记不清那家付了那家未付。同样,下个月的帐单上又会多出几十美元的未按期付帐的罚款。在美国,几乎家家户户有电话,电话用户的名字也都登载在厚厚的电话簿上。也可以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但那得交钱。电话既已公开,于是人人可以打电话进来。在美国,各种推销电话泛滥成灾。刚开始时,对那些语气和缓的推销员还耐心地听上一会答应几句后再婉拒。后来几乎天天接到此类电话,有时一天数次,再没有了耐心,于是一听出是推销电话便说“No,No”了事。与推销电话同样泛滥的是“垃圾邮件”,也就是各种广告印刷品。从附近商店的减价通告到加勒比海的旅游招徕,从政治人物的竞选言论到谁家丢失了爱犬的寻物启示,林林种种,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不时会收到让你心花怒放的中奖通知,告诉你已经有幸中了几千万美元的大奖或每某一度假胜地的海滨别墅,有的连中奖证书都寄来了,你的大名及主办单位总裁的签名赫然在上。仔细阅读,才知道要领到该奖项,你必须购买多少钱的什么东西,或者参加某项旅游,然后还须如何如何。明眼人一看就知其中有诈。俗话说,杀头的事情有人干,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抱定这一信念便能坐怀不乱,从此见到此类得奖证书便往垃圾箱扔。面对各种生意人的招术,谨慎小心是防,有时也不得不转守为攻才能保护捍卫自己的利益。一次一家电话公司推销员打来电话,问我们现在用的长途电话收费多少,我告诉他是67美分一分钟。推销员说如果转到他们公司我们可以得到比此低10美分、也就是57美分一分钟的价格。在美国转换长话公司是家常便饭。于是便将长话转到了这家公司。一个月后,电话单来了,一看吓一跳,打到中国大陆的电话都是2美元一分钟!打电话到这家公司寻问,他们解释说低10美分的长途电话价格只是指美国国内,并不囊括国际长途;我并没有要求国际长途服务,当时的优惠也就未包括国际长途一项。我一听就气炸了,美国国内长途哪有57美分一分钟的?听我的口音就知道我是一个外国人,凭什么断定我不会打国际长途?但任我怎么争辩,那家公司就是咬定他们没有错,并源源不断地寄来帐单,催我交那2美元一分钟的电话费。我一面坚持拖着不交,一面开始向有关消费者权益机构投诉。最后那家公司终于让步了,我只按67美分一分钟的价格交了那笔电话费。后来越斗越勇,以转换公司相威协迫使信用卡公司几次取消了对我未及时付帐的罚款。
【凤凰华人资讯网综合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