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仁杰:莫言的学历与阅历
调整文字大小:

文/余仁杰

中国作家莫言,因其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被授予二○一二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近期媒体已连篇累牍对此进行相关报道及评论,这完全在情理之中。本文标题就是笔者想说的事。

诺贝尔文学奖是公认的国际最高文学奖。就在今年此奖未公布之前半个月,已有人在网络上传言莫言极有可能荣获该奖,并引发了各种争议。因为诺贝尔三个自然科学奖及经济学奖的得主都有高学历高职称,头上都有教授、博士或院士等等桂冠,那么文学奖的得主是否也要有这类先决条件─其实是国人看到当今中国处处讲学历与文凭,所以对莫言能否获奖就提出这一疑问。如今仍有人关注莫言的学历问题。莫言获奖后,媒体对他的简介是: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一九五五年二月十七日生。出身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其间曾到棉花加工厂做过临时工。一九七六年二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一九九七年十月转业到报社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从上述简介中可知:莫言在学龄阶段连小学也未毕业就辍学在家乡农村干活。想想也是,他一九五五年出生,十一年后即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即使不辍学也是未读高小就「停课闹革命」,后来复课也仅以学「语录」为主,能学到多少文化知识?整个「文革」十年,他就不可能读中学上大学。幸而他从小就痴迷书籍,靠自学提高自己文化水平。一九七六年应征入伍时,他已算得上有文化的新兵,因而让他当教员、干事;一九七九年在一家刊物上发表《春夜雨霏霏》的作品,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于是部队让他当上创作员,从一九八○年开始文学创作。一九八三年之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一面创作了「红高粱」系列小说……一九九七年转业后,边工作边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这便是莫言的学历。

而笔者看重的却是莫言的阅历,首先是他自学的「阅历」。据其兄长管谟欣的介绍,莫言从小就嗜书如命,常「抢书看」,晚上点着油灯看书到深夜;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就给别人家推磨,有时整整推一天的磨才能换来一本书……莫言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书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历史作品,是在一九七○年的时候读到的向邻居借的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当然他也读外国作品。看书自学,是莫言的真正「学历」,为其创作奠定文化基础。一个成名的作家总离不开其特定的生活经历,也称阅历。莫言童年时正赶上三年饥荒,他几乎瘦成一根豆芽。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他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十五岁以前都半光着屁股,参加一些不应该是孩子干的活儿……他的老家及家乡的生活环境,对其创作影响深刻;而常听老人们所讲的改朝换代历史以及神仙鬼怪的故事,也是对其以后创作的一种启蒙。

【凤凰华人资讯网综合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