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客楼里的侨心(三)|书写孝悌爱乡情怀的贤銮新厦
调整文字大小:

第三期

书写孝悌爱乡情怀的贤銮新厦

在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社区美山村内,矗立着一幢具有典型闽南建筑特色的番客楼“贤銮新厦”,该楼为何瑶焜所建,“贤銮”实由父母名讳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意蕴报答亲恩。上世纪80年代何瑶焜、何瑶煌贤昆仲创立“泉州贤銮福利基金会”,在孝悌精神的指引下,数十年如一日为家乡、为社会的公益事业、教育事业做好事、做善事。

https://image.qztqz.com/app/pic/2022-09/02/867879_3750fc0e-6fff-40b1-9823-c6d5497c3df2.jpg

泉州贤銮福利大厦是当时泉州首座高层商务大厦

从底层打拼上来的商界巨擘“苦!父亲(何瑶焜)、叔父(何瑶煌)童年时的家庭条件就这一个‘苦’字。”追思父辈早年生活场景,何瑶焜之子何建南的心绪久久难以平息。他告诉记者,何瑶焜、何瑶煌贤昆仲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是法石美山村人(今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社区美山村人)。孩童年代的两兄弟家境十分贫寒,幼年即丧父,全赖慈母十指辛劳,勉强维持生计,这让他们兄弟俩很早就懂得母爱的伟大以及人生之路的坎坷。由于家中入不敷出,无力承担学费,二人少时便失去求学机会,只能望校门兴叹。这也使得他们在心底埋下将来一定要振兴家乡教育、争取让每个孩童都有学上的美好心愿。

https://image.qztqz.com/app/pic/2022-09/02/867879_3fccc537-bd38-4ec2-980c-f1683415ae13.jpg

何建南先生(前左)在讲述家族历史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尽早改变家庭窘境,兄弟俩十多岁时即前后走出家门,到店铺和“行郊”(类似行会)当学徒工,赚钱补贴家用。又经数年,先是何瑶焜荡舟南渡香港乃至新加坡打拼,后约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何瑶煌亦前往越南、新加坡等地谋生。兄弟俩在异地他乡尝尽辛酸,人生的各种风霜阅历更是刻骨铭心,但他俩始终抱着不言败、不放弃、奋斗到底的信念,在波谲云诡的商海中日渐遨游自如。从底层打拼上来的经验让他们学会科学预判,摸清市场行情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趋利避害,从而在商业上顺风顺水、功成名就。

https://image.qztqz.com/app/pic/2022-09/02/867879_299530d8-0093-4fe5-ac75-5353f2f00e91.jpg

何氏兄弟与母亲的合影(受访者 供图)

何瑶焜于上世纪40年代,在新加坡与同乡人共创“激成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后来发展至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他出任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激成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该集团早期以经营谷物、饲料、咖啡、黄麻,以及种植(树胶、油棕、可可)为主,后又发展为以地产、建筑业为主。何瑶焜还投资大地实业有限公司、新加坡大酒店、香港智马有限公司及太平船务公司、香格里拉大酒店等。除此之外,他还是澳门海洋置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台湾亦有投资;何瑶煌则先在新加坡成立“大同(新加坡)有限公司”,又在香港开设“美山贸易有限公司”,成为经销参茸的巨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在菲律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创办了美鸣电子(菲律宾)有限公司、美明电子(香港)有限公司。1983年后开始开发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打造了大量楼盘。此外,何瑶煌在香港还注资香港金融业,任香港嘉华银行董事兼该行驻厦门代表处代表。可以说,用“商界巨擘”来形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何氏昆仲,一点不为过。

https://image.qztqz.com/app/pic/2022-09/02/867879_5c2d6f34-f843-4be8-ba32-c6087b4da5c2.jpg

后屋院门柱联以藏头诗的形式思念父母,并表达了何瑶焜、何瑶煌兄弟二人心怀祖国和建设家园的理想。

返乡建楼以示不忘亲恩

古人讲究“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何瑶焜、何瑶煌两兄弟也正是这么为人处世的。他们在家时孝敬父母,离家闯荡天下时则兄弟俩互相支持、相互关爱。“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虽然父亲何光贤在两兄弟很小的时候就离世了,但生育之恩他们不敢或忘;而对于母亲黄銮治,两兄弟更是感激涕零,若非母亲的呵护与照顾,焉能有他们的成长?在事业有成之后,何瑶焜、何瑶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报答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养育之恩。

在今法石社区美山村内有一栋美山何氏祖厝,兴建于明末清初,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房屋两侧对称设计,内有下房、举头、大房、后房、下厅、深井等,具有典型闽南古建筑大厝风格,现保存完好。这是何氏派衍美山时何氏祖先的定居之处,也被何氏一族视为家族枝繁叶茂的原始“根基”。在何瑶焜返乡后,就在祖厝的西侧建造了一栋具有闽南建筑特色的二层番客楼——“贤銮新厦”。“贤銮”二字是从父母名字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象征对父母的思念与感恩。贤銮新厦由何瑶焜先生设计,于1974年开始兴建,1977年完工,砖石结构,四房看厅,后落一字形设计,现保存完好。由于父母从小教导要勤勉简朴做人,所以贤銮新厦的装饰十分简约、清爽。但是从一些细节上还是能看出建造者的良苦用心,譬如,大门口柱联写道:“銮志坚贞,当年历尽人间苦;治言勤奋,此日方舒寸草心”,以藏头诗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眷念与知恩图报之心。一进贤銮新厦,中厅的公妈龛上即悬挂有何光贤、黄銮治的大幅肖像画。在后屋的院门亦有柱联,上面写着:“光前启后,跋涉重洋怀祖国;贤裹惠中,盘桓桑梓建家园”,同样是以藏头诗的形式思念父母,并表达了兄弟二人心怀祖国和建设家园的理想。据何建南先生介绍,何瑶焜在建造贤銮新厦时,还在后院凿出一口水井,意喻“饮水思源”,同样表达对双亲以及故乡的感恩之情。

https://image.qztqz.com/app/pic/2022-09/02/867879_fb986524-8cf0-404f-8f1d-2c460e0c4274.jpg

院内的水井意喻“饮水思源”在离贤銮新厦不远处有美山天妃宫,这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一座规模较大的奉祀妈祖的庙宇。由于父母早年曾多次到美山天妃宫祈福、求平安,故而何瑶焜、何瑶煌昆仲相商捐资重修这座古老庙宇。1989年,美山天妃宫在何氏昆仲资金捐助下得以重修。此时何瑶焜已去世,故由弟弟何瑶煌董理重修一事。如今,美山天妃宫已成为泉州世遗景点“江口码头”附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https://image.qztqz.com/app/pic/2022-09/02/867879_5131985b-b81f-4311-b7dd-01dd27187b2e.jpg

简约大气的“贤銮新厦”

慷慨捐资支持兴学育才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这是何瑶焜、何瑶煌两兄弟都很喜爱的《乡思》诗。在外越久,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就越浓。“争取早日报答家乡”,这是两兄弟许下的心愿。

https://image.qztqz.com/app/pic/2022-09/02/867879_f58efc3c-7e00-42f6-b47d-9bbb6590da07.jpg

东海中学旧照(受访者 供图)

何瑶焜、何瑶煌贤昆仲心系家乡,热心公益,奉献社会,造福桑梓,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事业初步有成时,何瑶焜即返乡考察。他抱有“教育强则国家强”的卓识远见,在泉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1958年先后在东海法石美山村、东海后厝村创办了“东海农业中学”和“激成小学”。东海农业中学后更名为“泉州东海中学”,学校内拥有“贤銮大会堂”“孝安”综合大楼、“光贤楼”“銮治楼”等建筑物;激成小学后更名为泉州华侨小学,由于种种原因,于2011年停办。

改革开放伊始,何瑶焜、何瑶煌两位老先生,为了能更长远地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做实事,在中心市区九一路(现改称“九一街”)口兴建了当时泉州首座高层商务大厦——泉州贤銮福利大厦并相应地成立“泉州贤銮福利基金会”根据章程,基金会创设“贤銮奖”,旨在支持家乡科教文化事业,为泉州培育英才。“贤銮奖”还首创“以物业收益作为基金(奖金)的主要来源”的管理办法,使基金会发展有了资金保障。“贤銮奖”自1987年第一次颁奖至今,已连续颁发36届。此外贤銮福利基金会还赞助鲤城区崇德小学兴建一座“贤銮教学楼”;2005年初,基金会遵照何瑶煌先生遗嘱,简办其丧事,把节省的70万元捐给鲤城区梅山社区的新村小学,易名为“何瑶煌希望小学”该校学生近70%为来泉务工人员子女。为褒奖二人的杰出贡献,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何瑶焜、何瑶煌两位老先生颁发金质奖章、奖匾及荣誉证书。此后,何瑶煌先生又于1990年、2000年再次荣获金质奖章。2004年5月及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分别为何老先生立碑表彰,以颂扬其慷慨捐资、兴学育才的突出贡献。

时光催人老。何瑶焜、何瑶煌已相继于1987年、2004年逝世。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善行善举就此止步。由于泉州贤銮福利基金会的存在,何氏贤昆仲仍在世间播撒着他们的慈善之光。人已杳,楼长在,基金反哺社会,关爱永驻,这不就是我们所谓的“福泽绵绵”吗?

 

 

【凤凰华人资讯网综合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