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4
网站首页 >> 侨史研究 >> 正文

2016年国际移民书信研究学术会议在广东江门召开

发布日期:2016-06-24 00:00:00

2016年6月18—20日,由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移民史研究中心和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联合主办的2016年国际移民书信研究学术会议在广东江门五邑大学召开。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主编张秀明,理论政策研究部路阳博士,信息综合研究部研究实习员李斌斌、贾源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家庭、社区、网络:邮政时代国际移民书信的比较研究”。在开幕式上,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刘进教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筹备情况。会议主办方同时举行了赠书仪式,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徐义雄向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教授赠送了该社最新出版的《古巴华侨银信——李云宏宗族家书》、《海邦剩馥——侨批档案研究》等书籍。

来自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明尼苏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考文垂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等国外高校和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嘉应学院、岭南师范学院、五邑大学以及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梅州市客侨博物馆、暨南大学出版社和江门市台山集邮协会等高校及涉侨科研文博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8篇,全程使用中英文双语交流。刘海铭的《王清福家书中所见其生活和身份认同》、Elizabeth Venditto的《亚历山大?格拉诺夫斯基书信中的跨国移民网络与难民安置》、Romeo Guzman的《贝内加斯家族的跨国生活与书信: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分别以中国、乌克兰和墨西哥的在美移民的生活与认同、书信与跨国移民网络进行了研究。柯木林的《薛有福的“情书”与林谋盛的“家书”》,张国雄、李镜尧的《怨责与释怀: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新加坡华人郑潮炯家书解读》,谭金花的《书信与生活的真实:谭华强家庭书信为例》以美国和南洋华人与中国的家庭书信为视角,关注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与生活。

林勇、吴元的《国际侨汇对移民母国经济影响分析——以菲律宾为例》,石坚平的《侨汇与侨乡社会——以台山吉都里余氏家族文书为中心的考察》,肖文评、钟敏丽的《民国时期新加坡大埔人与原乡互动研究——以吴深才<账本>和吴发祥<日记交易>为例》从宏观或个案出发,对于侨汇及侨乡社会、海外与侨乡的互动联系加以研讨。陈淑华的《世界性的想象——侨批通信中的家与世界》,Emma Moreton、Naill O’leary的《移民书信史料藏品的标示与可视化》,王作跃的《留美华人科学家档案资料研究》关注于移民书信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研究。

陈嘉顺的《从移民书信到房产文书:冷战以来东南沿海侨产变迁的考察》、李柏达的《抗战时期五邑华侨的家国观——以五邑华侨书信为例》、魏金华的《梅州侨批尘封的“下市话”轶事》通过对房产文书、华侨书信的使用,研讨侨乡侨产变迁与华侨的家国观等问题。刘进的《北美铁路华工与侨乡的互动——以华侨书信为中心的考察》、黎志刚的《危机和对应:从唐泗书信中反映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澳洲、中山和香港商民的商业网络、移民策略和日常生活》、叶继海的《书信往来的变迁与归侨亲情关系的维系——以粤西归侨为例》关注华侨书信所反映出的北美、大洋洲移民与侨乡的互动及归侨亲情关系的维系问题。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国外学者比例较高。二是研究者、博物馆专家和民间收藏人士共同研讨。与会者既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也有国内外民间的收藏家,共同探寻国际移民书信的史料保存、整理与研究等相关问题。三是研究深入、视角新颖,并重视比较研究。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从不同国家国际移民书信的特点出发,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来对侨批及其他移民书信进行分析,推动了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江门民间收藏家罗达全私人侨批藏品展,观看了反映侨乡江门历史文化的大型原创舞蹈诗书画《大江之门传奇》。会后,与会专家学者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开平碉楼保育与发展计划——仓东教育基地以及台山一中等地进行了调研考察。

来源:默认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