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6
网站首页 >> 心灵物语 >> 正文

体验、语言与道理

发布日期:2018-06-05 00:00:00
    人与人最根本的分歧是情绪上的分歧。

    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是在于互相不了解对方的感情状态和当前愿望。

    如果人能了解到对方的情绪,就不会一直采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话;如果人能察觉到对方的过份,也就不会陷于优柔寡断。

    虽然人们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但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却并不能代表说话人的所有心理和内情。而一个人若只是想以语言的内容来安慰另一个人,那也是不能成功的。要能安慰别人,必须要使得语气贴合对方的心境,能照顾到对方的情绪。什么时候交流才算完成?是彼此之间的说话的语气没有明显的不能接受之处,否则即使一方无言以答,也不表示另一方的意思可以得到实行。

    为什么许多思想家都否认有绝对真理的存在?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比的并不全部是道理,比的还有阅历,准确的说法就是体验的丰富性。语言只是道理和体验的综合,只依照语言本身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这是就包含了一个重大的命题就是语言来自于体验。不同的语言虽然有时看上去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是因为遣词造句的不同,修辞与表达方式的不同,所蕴含的情绪也就不同。最贴切的语言是怎么形成的?最贴切的语言都来自于最切实的经历和体验。经历过一件事,由于记忆的需要,人会自动的产生灵感,把其时的心理用语言概括出来存储到大脑中。下一次交流的时候运用上就很贴切了。为什么女人们总是抱怨有人宠没人懂?就在于女人的情绪变化太迅速了,情绪种类又太丰富,令男人跟不上或猜错。

    然而人最追求和最在乎的也是这个,那就是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感表状态并且能够相互了解。

    在此之后,也即千差万别的体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语言之后,道理才可能提到桌面上来交锋。否则,再怎么看似逻辑严密、立场正确的道理也无法说服别人。

    有时,想从正面的角度讲一点道理,处在反面心理的人可能会不接受;有时,想从反面的角度辩护一些道理,可能处在正面心理的人又不接受。由于人群的分布是各向异性的,正面、反面的念头在人群中都有,所以如果一味从正面立论,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从反面也是如此。如果贸然发出来,必定引起争吵。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引用的道理算不算靠谱的道理?引用的权威人物的话、权威渠道的消息,也许暂时没有人反驳,但终究不如说自己的话更诚恳。多数引用的一般真理都是某种偏激的表达。看似具备较强的说服力,但由于太极端,有时认同的人反而少。

    我们如此认真地投入生活,参与游戏,就是为了在语言的海洋里游泳、锻炼,为的是有朝一日落水了,也不会被呛到。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