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6
网站首页 >> 美国文化 >> 正文

他在美国离世,但鲜花铺满了这里

发布日期:2018-08-31 00:00:00

    与司徒雷登那样热爱异国却不被看好,难以获得鲜花和献祭的待遇截然相反,一位曾经驾饥参与越战,从战俘到政治风云人物的美国人,却备受越南官民的爱戴。被当政总统冷落的麦凯恩,却在死后获得令人欣喜的殊荣。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0日报道,麦凯恩的灵柩周三(29日)被移送至他家乡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议会大楼举行私人追悼会,之后供民众瞻仰。灵柩盖上美国国旗放在议会大楼内。亚利桑那州州长杜瑟及该州前参议员凯尔等均在私人追悼会上致辞。杜瑟形容,“没有麦凯恩的亚利桑那州,就像亚利桑那州没了大峡谷”。议会大厦外,有超过100人为追悼麦凯恩,其中也有民主党人。

    与此同时,在东半球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的越南,超过200个组织代表和个人来到河内的美驻越大使馆悼念麦凯恩。这些人包括越高层领导,越共中央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会,几个部委、组织以及美越协会的代表。越南副总理和外长范平明在美国大使馆的吊唁簿上写道:约翰·麦凯恩参议员一直是越战老兵议员的模范。他在……抚平战争创伤这一方面起到了领导性作用,他带头将美越关系正常化,并促进了建设性的美越合作关系。

    参加悼念活动的还有许多其他大使馆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其中包括美国大学院校越南校友,越南老兵,独立记者和博主。悼念者称赞麦凯恩是越南的好朋友,是在两个宿敌之间培养友谊的人,也是保护良心犯和人权的活动人士的人。一些越知识分子在大使馆的吊唁簿上称赞麦是一个诚实勇敢高尚的人。越人民还在河内的竹帛湖上为他举行悼念活动。他1967年驾驶美国海军舰载机被越军击落,并在此地被俘。脸书上一条悼念评论说:他在美国离世,但鲜花铺满了这里(竹帛湖)。

    麦凯恩的这样的待遇,只能使我们感到万分惭愧。

    1876年6月,司徒雷登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任南京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9月19日,司徒雷登逝于华盛顿,终年86岁。他生前有两个心愿:一是将1946年周恩来在重庆送给他的那只明代彩绘花瓶送还中国:一是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安葬在未名湖畔(原燕京大学)他妻子墓穴旁。

    1986年6月,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北大校务委员会主任王学珍去信同意司徒雷登骨灰以原燕京大学校长名义安葬于临湖轩。不料,一群“马列主义老太太”联名反对。据《司徒雷登与西湖》和《走近司徒雷登》两书作者介绍,为首的上书者,正是司徒雷登当年一位秘书的遗孀。反对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伟大领袖点名批评的人。于是,1987年4月,我驻美使馆正式通知原担任司徒雷登顾问、并热心为其后事奔波的傅泾波,暂缓办理。1988年,傅泾波带着遗憾在美国病逝,去世前还在念叨此事。

    2008年,在美国驻华大使雷德、燕京大学老校友们和杭州市民的注视下,阔别中国60年的司徒雷登之魂,再度回到中国杭州。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墓碑上写着: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比较越南人给麦凯恩的待遇,世人只能从形而上层面去解读:司徒雷登死后的遭遇因为是在他深爱的土地发生的,物极必反;麦凯恩则因为致力于美越友好,友情超越了仇恨,友情变得格外浓烈。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