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9
网站首页 >> 打工经历 >> 正文

我在澳洲银行做柜台:生活还在继续

发布日期:2019-01-15 00:00:00


我在澳洲银行做柜台-生活还在继续


2004年毕业的那年,是一年的年中。澳洲正值隆冬,百叶凋零,努力在家里把暖气调至最大,仍然觉得不够暖。等移民的绿卡等了2个多月,终于在9月底前拿到。计划是在澳洲再呆一段时间,然后回国度假。因为当时也有2年多没有回国。于是定了第二年年初的机票,回国过年。心里不是不空落的,毕业就好像失业一样。像我这样毕业的人遍地都是,成绩不算最突出,在澳洲呆的2年英文的提高竟然也只是泛泛。2005年4月底我又回到了澳洲,正式打算开始找工作。


我学的是会计,本科生。那时候觉得满世界的同胞们,男生学的统统是IT,女生全部是会计。为的是移民容易。现在踏入社会,才发现全都是自己的手足同胞,上届的,这届的,下届毕业的,都在找工作。于是开始漫天的发简历。一个月竟有个面试的机会,在一所大学做接待留学生的机会。匆匆赶了去,给自己面试的是2个三四十岁的男士。我本来在上大学的时候也曾经有机会做过一学期的助教,给学生教商业法。于是,我就结合了这方面讲讲自己的经验,以及对于对待学生上面的问题。看的出,他们对我还是满意的,在最后一个问题上,他们问道,我是如何看待这份工作,已经觉得自己如何胜任上面。在我回答完之后,竟然说这是他们听到最好的回答。但是,仍然很可惜,最后我没有得到这个工作。头一个面试,大约没有经验,所以有些问题处理的不够完善,再加上录取名额很少,当然也可能是语言的问题。第一个面试就这样无疾而终。于是,找工作的过程就这样无限的拉大。我每天白天仍然去一个寿司店打工,做足一整天,晚上回家发简历。这样的日子一天天持续下去,看不到尽头。


有时候我走在路上,在人群里。看着那些急匆匆走过的人,他们衣着整齐,拎着公文包。他们会走向何方。又想起自己,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有时候觉得人生很奇妙,如果我没有出国,自己又会在做什么,认识什么人。这样的思想无边无际,又无时无刻不包围着我。人在顺境的时候迟钝,逆境时敏感。我小心翼翼的生活,觉得抓不住明天。

2004年10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由澳洲四大银行之一的联邦银行人力资源部打出,通知我将会在第二天接到第一轮的电话面试。此时我已经在澳洲无正式工作状态下游荡了5个月。于是当天晚上,我登陆了银行的主页,下载学习了这个银行主要的业务,已经研究了这个银行近2年的资产负债表。并且准备了一些笔记关于自己的生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计划。我迫切的需要一份工作,可以让我在澳洲站稳脚跟,所以就算是只是一份柜台出纳的工作,亦全力以赴。所以在经过3轮电话和面试下。12月才正式进入联邦银行开始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嗬,其中从我回到墨尔本,那天是整整7个月。


开始工作前的头两周是在墨尔本本部的市中心培训2周。同期的学员大约有20人,又很多人已经三四十岁,一些则比我还年轻2,3岁。这个培训课程形式十分灵活,除了介绍银行的百年历史职位,还会有很多角色扮演,和个人的演讲。更多的则是小组的分组讨论活动,在这里一般都非常注重和同事的合作关系,人际交往亦十分重要,是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期的班上只有我一个是中国人,另外有一个亚裔是越南人,一个香港人。那个越南人在赌场曾经做过发牌的工作。大约都是亚洲人的缘故,我们走的较为近一些,要不那时候英文不佳,很多时候真不好意思秀我的英文出来。而培训中大量的现场角色扮演和大量的发言是最艰难的部分,内向的我常常会脸红,但还好从来都不会退缩。2周的期间,一般周4周5都会回到日后开始工作的分行进行现场实践,一般能够把学到的更多付诸实践。但是课程中其实甚少设计柜台日后将要使用的电脑具体操作,最多的却是理论。后来我才发现,大约这个就是澳洲的办事方法,一般都是将理论较快的告知你,而具体操作一般从同事或者经理出自己问讯学习。就象在大学中一样,一般教授给你题目,查资料已经做报告都要自己动手,至于从何处下手,资料由何处来,也是自己的事情,教授不会给你过多的解释和指点。这点和国内大大不同。所以开始工作的时候,完全对电脑的输入方式没有了解,好在我工作的分行,客流量不大,一般都有时间向高级的职员要求帮助。而刚刚开始工作的员工,工作的电子卡只有五百澳币的取现金限额,大凡顾客要求取现金高于这个金额,都要高级职员用他们的电子卡授权,这样他们就可以有时间确定你在电脑上输入的数据是正确的,从而避免出现错误。但是如果同时有几个顾客在等待,这种高级职员授权的方法会大大减慢服务的速度。因此理论上3个月实习期满,自己的电子卡限额就会提高到2000澳币或者更高。


当时我服务的分行,经理是个爱尔兰的移民,有2个是做顾客服务的,一个是印度人,一个是澳洲本地人。柜台上就只有我一个。很多人对印度人完全没有好感,但是这2年我接触的印度人都还不错。比如这个印度人,他本来在印度是做会计的,曾经有10年的工作经验。现在做银行的顾客服务,虽然不是他的本行,但是都做的很不错。人非常聪明,一般账目上的问题,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大概也和他长时间和数字打交道有关系。对于我来说,一个人,不管是从什么地方来,曾经的背景如何,肤色口音如何。如果待人以诚,做事有条理,有责任心,在工作上都是好伙伴。在很多时候在和别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大家不同程度上对印度人或者其他黑色肤色的人所表现的厌恶感都很强烈。可是,又是否想过,我们在这个西方国家未必就不会受到歧视。有时候我朋友们在街上互相交谈的时候用到中文,有的本地人就会很不客气的上前说,这是澳洲,用英文。所以就变成你歧视我,我再歧视其他人,或者在澳洲的北京人上海人歧视其他国内地方过来的人,以此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我并不明白这样做有什么意思,我也不能改变其他人的想法,只希望这些互相歧视的话到我就为止了。不想进一步夸大下去。因此我对所有在我工作上曾经给我帮助过的人都心存感激,就算最后其他的员工之前有什么龌龊,互相诋毁到我面前的时候,我都会尽力维护两边,不希望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page]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周只工作4天,周三休息,而且时间也都不长,一般都是工作半天,下午2,3点就下班。这种时间状态持续了4个月。因为时间短少,赚的不多,之前更是曾经流离失所,借住在别人家的客厅沙发上。每天早上更是从西边赶到东边去上班。在路上用去大量的时间。于是我在银行对面的日本餐馆店找了一份晚上兼职的工作,周三更是回到原来的寿司店帮忙。其实倒是更像是原来是老板帮我的忙。因为他雇用我并不划算,每个小时都付的比别人高,更是每周还会给些小费。我都只能在心里默默心存感激,在那个寿司店,我度过了最好的三年。如果不是老板的帮助,还有其他员工的的温暖,我未必可以坚持到现在。


2005年圣诞节过后的第一个早上,我在的分行和这家分行的总行之间有一个早餐会。早上八时半开始。总行要比我所在的支行多很多员工,因此楼上的休息室坐满了员工。那时候我仍然是初出茅庐样子,才开始工作几周。人全部不认识,连看到第二轮面试我的另一家支行的经理,都不敢打招呼。不过我猜想她反正也不认识我了,因为她看起来全然不记得我的样子,所以我干脆装傻好了。而其他员工就看起来更陌生,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亚裔,她的英文说的无比流利。我更不好意思讲话,后来很久以后才知道她是总行的副经理,新加坡人。总之那个早餐会我完全没认识什么新人,大部分时间埋头吃早餐,而且都是吃离自己近的。早餐结束以后,我才大大送了一口气,忙不迭的回分行去了。


做柜台是简单的,对于大部分的亚洲人来说,我想。数字已经对我完全不是问题,晚上清点现金的时候也非常娴熟。并不是象国内,银行的训练中有五花八门的点算现金的手法,这里不管你怎么点,算清楚就行。而这里更注重的是和客户的交流,才而可以发现潜在的商机,比如你可以询问顾客是否需要家庭贷款,或者保险。或者拿最简单的说,问问他们要不要开新的账户或者信用卡。对于银行竞争十分激烈的澳洲,开拓更多的业务,抓住更多的顾客才是根本。而银行内部也有个部分是专门扮作顾客,每周到各个分行查看他们工作情况,包括对顾客的服务态度,熟练程度,以及他们会故意露出一两个语言上的线索让你推销银行的业务。然后这个部门会每周给每个分行打分。分数会召告天下。事实上,我完全不喜欢这种做法,觉得有被监视的感觉。说得严重些,更像是对我人权的践踏。有什么权力,要我卑躬屈膝讨好你麽,我都只是尽力为每个顾客负责,并不想和哪个分行进行比对。所以在我加入银行5个月的时候,这种扮作顾客的行为就由劳工部门出面禁止了。

 日子继续不咸不淡的过下去,我除了继续考我的注册会计师,梦想我有天可以做我的会计师,一边继续在银行柜台的日子。我的电子卡仍然只有500澳币的限额,工作服还没有发下来。我的顶头上司是个3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最近刚刚交了新的女朋友,完全想不到我的事情,3个月实习期满的时候,都不记得给我发一封正式的信表示我已经是正式员工。而我也没问下去,只是想这个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呢?


2006年6月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住处,在我所在的分行步行大约30分钟的地方。二房东是一个巴基斯坦人,还有另外一个中国的女孩也住在那里。房子我事先去看过,觉得不错,一来近自己的单位,二来租金也不是很贵,并且一起住的人也不多。事实上找房子的时候也看过其他2,3处地方。头先看过的地方,有一个竟然住了7个人,房子里面厨房和卫生间都非常脏,房间小而破,有点发霉的味道。房东还做地起价,把从广告的价钱又多加了每周10澳币,这样一间房间还要90澳币一周。所以一看到现在这间房就立即签下来了,虽然这个房间的主人还没有搬出去,导致我又多睡了三周的沙发。但是仍然觉得很高兴。六月底的时候,我终于正式搬了进去。这时候生活也发生了一点点的变化。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