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9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取得了怎样的人生成就

发布日期:2019-01-23 00:00:00
    文章来源: 杨津涛|短史记(ID: tengxun_lishi)

    

    图:首批“留美幼童”

    文 | 杨津涛

    147年前,一艘名为“中国号”的客轮横跨太平洋,在旧金山靠岸。30名幼童身穿蓝色长衫,脑后拖着长辫,从船上鱼贯而下,引得路人纷纷注目。

    从1872~1875年,清廷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留美幼童”。他们主要来自广东、江苏两省,年龄介于12~16岁之间。朝廷的计划,是让他们在美国留学15年,然后归国效力。

    留美求知,开阔眼界

    无论他们的父辈是官员、商人,抑或贫苦农民,120名“留美幼童”初到美国,感受到的新奇,是完全一样的。

    李恩富是第二批“留美幼童”之一,旧金山是他见到的第一座美国城市。许多年后,李恩富还记得13岁的自己对旧金山的初体验:

    “这座城市的高耸、坚固、优美的建筑,在我年轻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车站里,火车进进出出,十分吸引人。但是,煤气、自来水、电铃、升降机等这些现代设施,最能激发一个人的好奇心,推进对事物的观察。”①

    温秉忠和李恩富同批赴美。在他的回忆里,第一眼的旧金山同样是难忘的:

    “旧金山给幼童们初次的印象,在以后很长的岁月中,他们仍在生动地记忆着。许多轮船穿梭行驰,并排停泊。鳞次栉比的整洁民房,树荫草地中的大厦,市区蜂窝似的商场——这一切,对幼童们都是一番难忘的景象。”②

    出国前,幼童已在上海初步学习英语。到美国后,他们被“驻洋肄业局”(负责管理留学生的驻美机构)分配到康涅狄格州、马萨诸塞州的美国人家中。美国监护人既照顾他们的生活,也帮助他们攻克语言难关。

    不久,幼童们相继进入小学、中学。

    1876年,清朝光绪二年,美国庆祝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一个大型博览会,展出缝纫机、自来水笔、打字机、蒸汽机等西方最前沿的科技发明。美国一家公司,还在场内修了一条3英里长的铁路,直观展示火车的优越性能。③

    当时留美的113名学生,在容闳组织下前往参观。

    代表中国到费城参会的李圭,见到了这些长大的幼童。他发现这些孩子,行为举止已与国内儿童大不相同:

    “聪敏好学,互相亲爱,见人礼数言谈彬彬然”,“在会院游览,于千万人中言动自如,无畏怯态。装束若西人,而外罩短褂,仍近华式。见圭等甚亲近,吐属有外洋风派。”

    周边的美国人,也观察到了幼童们的变化:

    “(他们)美国化的程度,使人惊讶。在教室及球场上,他们很快熟悉了英语。他们脱下丝质官式长袍,短短几个月内,幼童已经可以在球场和教室中向美国学生挑战而一决高低了。”

    幼童在学校里,上课学数学、天文、生物,课余打球、溜冰、划船。他们的眼界变了,他们在观念与知识上,已不同于一般的“清朝人”。④

    

    图:“留美幼童”组织的棒球队,后排右二为詹天佑

    博览会期间,李圭向年纪较大的留学生提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此次参观有什么收获”。学生们的回答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那些“新器善法”,以后回了国,可以“仿而行之”。

    1880年左右,一批已长大的幼童,进入了美国的知名高校。比如詹天佑、欧阳赓、黄开甲考入了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专业;丁崇吉、吴仰曾分别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校长朴德长期参与中国的幼童留美计划。他如此赞扬这些留学生:

    “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善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既文学、品行、技术,以及平日与美人往来一切交际,亦咸能令人满意无闲言。”

    被迫归国,备遭冷落

    按照出国前的规划,幼童在美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还要“保存发辫,守祀孔之礼”,定期学习四书五经和《圣谕广训》。

    当幼童们对《圣谕广训》表现出兴致索然后,负责监管他们的“驻洋肄业局”正委员陈兰彬失望了,他上书朝廷,指责幼童们“腹少儒书,德性未坚”,还没学到美国的技术,已经先“沾其恶习”。

    他建议撤回这些留美幼童。

    总理衙门认为陈兰彬说得对。1881年,留美幼童计划被中止。

    此时,留美学生中只有詹天佑、欧阳赓已从大学毕业,其他人都还在读大学或中学,返国无异于前功尽弃。美国前总统格兰特、驻华公使安吉利等,特意致书李鸿章,称赞在美学生“颇有长进,半途中辍殊属可惜,且于美国颜面有损”,希望李能够挽救他们的学业。李鸿章也在奏章中说,朝廷已在这件事情上投入白银数十万两,不宜如此半途而废。⑤

    李鸿章的努力无功而返。94名留学生(部分留学生中途回国、在美病逝或私自留下)分三批撤回国内。

    这些学生在海外已游历了6~9年时间。虽然舍不得美国的自由生活,但想到可以与亲人团聚,也不免有些喜悦。在归国的船上,他们畅想未来,全是乐观的想象。

    但现实是残酷的。

    在给美国友人的信中,黄开甲后来如此写道:

    “(我们)曾幻想有热烈的欢迎等着我们,也有熟悉的人潮,和祖国伸出温暖的手臂来拥抱我们。可是天呀!全成泡影。人潮围绕,但却不见一个亲友。没有微笑来迎接我们这失望的一群。”

    

    图:年轻时的黄开甲。1904年,他随溥伦贝子访美,任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副监督

    下了船,他们坐着独轮车,到达上海海关道台衙门,随即被水兵看管在所谓的“求知书院”之中。黄开甲在信中说,那是一处因为“闹鬼”,已被关闭了十年的房子,“墙壁剥落,地板肮脏,石阶满布青苔,门窗匀已潮湿腐烂”。⑥

    容闳的美国朋友罗勃特,也惊讶地发现,归国的留学生“刚刚到上海,立刻被送往城内,并且与外界严密隔绝,使我无法与他们联络”,他们“被中国官方视同罪犯”。

    在“求知书院”被关了整整4天禁闭后,留学生们才得到上海道台的接见。留学前,朝廷曾向幼童及他们的家人许诺,回国后即赏赐官职;如今,在自己的同胞眼中,他们已是离经叛道的“假洋鬼子”,备受歧视。

    来自朝廷的期望已经消失。分配工作时,留学生的具体专业已不被纳入考量,他们被随意分配到了上海电报局、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械局和天津水师学堂。詹天佑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被分配到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舰船驾驶;蔡绍基、梁敦彦、黄开甲,也只被单纯当作外语人才。

    曾经承诺的薪酬优待也未兑现。留学生温秉忠回忆,“幼童待遇不佳,大多数每月四两银子,使他们生活困难”。黄开甲、罗国瑞、钟文耀等在上海外务局工作,月薪白银10两;蔡绍基在天津道台衙门任助理翻译,月薪也是10两;梁敦彦在天津电报学堂教英文,薪资稍高,每月白银12两,算是待遇相对较好。

    

    图:身着清朝官服的温秉忠

    按照黄开甲的说法,这种相对较好的待遇,也仅能“免于冻饿”。梁诚后来感慨,“当我们回到中国后,感到失望和沮丧,苛刻的待遇使我难以形容”。

    1882年,《申报》曾经刊文《论学徒苦况》,披露过幼童归来后的凄凉境况;1883年又发表评论称,归国幼童们的俸禄“不如西商之侍者”,所受的监管却“宛如犴狴之羁囚”。⑦

    眼界即人生,幼童成栋梁

    幼童们归国后虽然备受压制,但已被打开了的眼界,很难再被轻易关上。

    他们接受过现代教育,知道四书五经之外,还有着数学、物理、化学等更重要的基础学科。即便未能被分配到与留美专业相吻合的工作,他们的自学能力,也足以保证他们在各地电报局、煤矿,甚至海军中,胜任机器制造、开挖煤矿、架设电缆等工作。

    

    图:1936年,部分“留美幼童”晚年合影

    李鸿章也发现了留学生们超强的工作能力,经常在奏章中赞扬他们。比如,在电报局,“往往学生一人,自携机器至山涧、大河之间,两岸奔驰,分别收发,昕夕露处,如此者动需旬日,尤为艰苦,向非他项差务可比”,为铺设电报线路,留学生往往不畏艰险,可以在野外连续工作多日。

    再如,在海军中,外国工程师对于鱼雷技术,往往有所保留,不肯完全教给中国官兵。留学生们“讲习有年,苦心研究,于拆合演放修整诸事,皆能得法”,也能破除西方的某些技术垄断。

    晚清时期,归国幼童已多有成就斐然者。吴仰曾、邝荣光、唐国安等,供职于唐山工矿公司,成了“中国第一代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曾力保开平煤矿不失,邝荣光多次参与煤矿勘探,绘制有《直隶地质图》《直隶矿产图》等重要资料。詹天佑、罗国瑞、钟文耀等在铁路方面的贡献也很引人瞩目。詹天佑从水陆师学堂被举荐到中国铁路公司后,先后设计了滦河大桥、西陵铁路、京张铁路等重要工程。周长龄、方伯梁创办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今天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

    

    图:邝荣光所绘《直隶矿产图》

    当年的四批“留美幼童”,在美国学到的不仅有科学知识,还见识到了现代的政治、法律及外交理念。这种开阔的眼界,让他们可以在自由游走于不同职业,获取成功的人生。梁敦彦先在天津电报学堂任教,1886年得到张之洞赏识,后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唐绍仪等为袁世凯所用,帮助其处理有关朝鲜事务。梁诚回国之初,只被安排做翻译,后来崭露头角,在有关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交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⑧

    及至民国,除少数早逝和留美不归者,几乎所有归国幼童,都得到了当局的重用。方伯梁、梁金荣、唐元湛、朱宝奎、袁长坤、程大业、吴焕荣、陶廷庚等,曾在各地任电报局长;吴仰曾、邝荣光、唐国安等,是中国早期重要的矿业工程师;詹天佑、罗国瑞、钟文耀、黄仲良、苏锐利、邝景扬等,曾在各铁路公司、铁路局,任总工程师、总办、局长等要职。梁敦彦是清廷任命的最后一位外务部大臣、唐绍仪是民国首任国务总理、梁如浩当过外交总长、梁诚做过驻美公使、丁崇吉是海关的头等帮办、蔡绍基曾任北洋大学校长、唐国安是清华学堂的第一位校长;吴应科曾任海军副司令、曹家祥任过海军部次长、吴敬荣被授予海军中将衔……⑨

    “留美幼童”之一的容尚谦,曾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如此总结他们这群人,所获取的人生成就:

    “经过困难、沮丧、疲劳的工作,他们终于不负容闳及美国师友的企望,而最后获得成功。”“他们得到政府中的高级职位:国务总理、省长、公使、海军元帅、矿冶师、铁路专家、铁路局长及轮船公司经理。透过不同的职位,他们对中国人民做出了重大的影响。”⑩

    ①李恩富:《我的中国童年》,珠海出版社2006年,第61页。

    ②⑥⑩高宗鲁译注:《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78、11、98页。

    ③经盛鸿:《詹天佑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5—38页。

    ④石霓:《观念与悲剧:晚清留美幼童命运剖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21页。

    ⑤李志茗:《夭折的创举——晚清留美幼童的悲剧命运》,《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7期。

    ⑦王奇生: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1872-1949》,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59页。

    ⑧李西军:《晚清留美幼童—中国现代化起步的推动者》,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⑨ 李喜所、刘集林等:《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6—27页。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