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9
网站首页 >> 异国游记 >> 正文

美国游记系列之终结篇 高尔夫别高

发布日期:2019-05-30 00:00:00

在离开美国之前,隔洋回望中国的高尔夫,心中如五味杂陈。


与美国在《独立宣言》中所秉持的平等精神截然不同,中国社会到处浸透着富贵贫贱的等级观念。同样不幸的是,经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又有着深厚的平均主义土壤,好似二律背反。浮华气躁的氛围也向高尔夫圈子内外投下影子。


伴随人们生话的改善,高尔夫的小圈子也在扩大。在开展这项运动较早的珠三角地区,不少球场收费日益低廉,已是中等收入阶层可以承担。球场和练习场上出现了一大批新面孔,还有许多青少年参加进来——这是良性的趋向。


但是,只要向这个圈子稍稍迈出一步,中国老百姓对高尔夫的鄙夷和敌视丝毫未见改变。


记得在北京球场会所里用餐时,一位中年球友向我说起回老家探访的故事。他的昔日老同学有下岗工人,有拾垃圾的,也有摆小摊的。他们对社会分配不公的愤懑已如烈火干柴。这位球友请老同学们吃一次较为丰盛的便宴就被申斥为挥霍,更遑论打高尔夫?


还有一位高尔夫杂志出版人也告诉我,他从未向自己的双亲提到过高尔夫,那是自讨挨训。


与此同时,高尔夫行业持续受到来自中国政府的限制。其实,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在理论和道义上都会向弱势群体倾斜。在最近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中,高尔夫被列为限制发展项目。中国高尔夫缘何走入愈走路愈窄的境地?


我质疑中国高尔夫的文化定位:从一开始就自视甚高,将自身置于高处不胜寒。


一粒小白球的游戏当然无需对社会贫富悬殊承担责任,不过,似与“相对贫困加剧”脱不开干系。在社会经济学者看来,在“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的现实中,前者只是相对他人比较而感受到的“心理贫困”,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积习,却比绝对贫困令人们受到更强的刺激,并且左右着人的情感和行为。


试看下述媒体广告中出现频率颇高的高尔夫用语:“富豪云集、名流荟萃、高人一等的选择,成功人士的标志,与精英共舞……”直至“总统级的享乐”。


其实有许多更准确、更真实的描述可以传达高尔夫的意涵——蓝天、碧草、明朗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老少咸宜的韵律……然而,中国高尔夫偏偏选择了自绝于社会的定位,既有露骨的炫耀,又有嫌贫爱富的排它性,这种构成文字歧视的观念形态,必然刺痛社会业已紧绷的神经,何必在相对贫困的裂隙中再刻深一道刀痕?


既便真富也无需挂在嘴边,真正的富有是精神的富有,“宁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