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0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封建社会的恶性肿瘤——阶级固化

发布日期:2019-06-17 00:00:00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除了阶级矛盾,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外。阶级固化就成了封建王朝的最为致命的一击。



他就像恶性肿瘤一样,在封建王朝早期不被察觉。但到了中晚期,即使知道了,也回天乏力。一点一点的侵蚀封建王朝的执政根基,并转移到封建国家机器的任何方面,致使其折磨而死。









什么是阶级固化了,这其实就可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就分为了两派,一派是占有土地的地主阶级,一派是被压迫的农民。在封建社会早期,统治阶级为了安抚农民,就会采取一些政策,让这些寒门子弟通过读书入朝为官,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向上层阶级流通。



但是了每到封建社会中晚期,统治者沉寂在太平盛世的幻想中,致使吏治腐败,昏官当道。而更多入朝为官的机会也成为了官员子弟的特权,选拔政策也没有那么公平了。寒门子弟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样就使得阶级分化严重,阶级不断固化,产生了无可避免的阶级矛盾。就会爆发大规模起义,一个王朝的命运就由此终结。



阶级是私有制的产物,无阶级不国家,中国人真正的建立的第一个国家也就是夏朝。自夏朝建立,就标志着阶级对立的开始。不管是奴隶,奴隶主,地主,农民都很难回应阶级对立的问题。




自封建社会开始,也就有了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农民总是处于下风,每遇见天灾苛政,这些个农民便会报团取暖,历史上的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元末起义,乃至太平天国起义都是如此,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



地主为了缓和与农民的矛盾,便会给农民一些相对福利,轻徭役赋税,减轻农民的负担,乃至人才制度,选拔农民中的一些精英入朝廷为官,治理农民。但就是这个所谓的人才制度,却是封建王朝终生的肿瘤!






早在三国时期,曹丕废汉自立,为了建立他强大的魏国。他下令废除察举制,改有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不可否认,九品中正制的确为魏国招揽了大量人才,但是在后期却变了味道。



自从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后。门阀仕族逐渐兴起,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和财力贿赂中正官,使他们的子嗣又入朝为官,导致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德才兼备的寒门子弟无用武之地,屈居草野;让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高居庙堂。阶级固化不断加深,这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反复易手的重要原因。






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到了最后就成为了官员贪污腐败的工具,只要有银子就可以买官卖官,对于家境殷实的富人,升官发财也就成为了标配,而对于家境贫寒的人做官却成为了永远不可能的梦。



东晋时期的阶级固化更是非常严重,陶渊明一个所谓的普通知县都要给上方银子,为了尊严,为了目标。他隐居山林,放弃俗世所扰。一方面看出来了他淡泊明志的伟大胸怀。另一方面陶渊明也成为了寒门子弟的真实写照!




寒门子弟终于盼来了所为的公平选拔科举制,但这一切都只是噩梦的开始。隋唐兴科举,开始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比起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真的要公平了许多。




所谓科举考试采取儒家经典四书五经,通过分科考试,的确锻炼了考生能力,隋代时科举考试趋于成熟,诞生了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贤臣,帮助李世民建立并巩固了大唐政权


但事情远没有让我们想的这么简单,科举制刚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公平,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甚至可以说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唐朝后期,科举制为权臣所把控,寒门子弟无法改变命运。盐商的孩子黄巢才华横溢,但由于官场腐败,致使他屡次不中,逼不得已成了唐王朝的掘墓人。





而且据记载,明朝中后期科举制所选拔的人才大多数是官宦之后,寒门子弟少之又少。官宦人家通过自己的权力致使寒门子弟无法走上改变命运的康庄大道,致使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最终酿成大祸。






综上所述,造成封建社会阶级固化的原因∶



行政权干预教育的公平性,不管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还是科举制。教育始终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但是一个朝代的晚期,吏治腐败,官商勾结,也就让教育失去了公平性。



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裙带关系由此突显了,才华横溢都是假,人情练达才是真。你有才,但在不公平的教育体系下,你将无用武之地,反倒是那些无能之辈,凭借家里的财富关系最后出入仕途。官员为了一己之私利,贪图享受,终于造成了阶级的固化,引发了了下层民众的不满。

在封建社会,这个人吃人的社会,阶级固化就成为了王朝的致命一击。他就像恶心肿瘤一样,一点一点的蚕食封建王朝的生命!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