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0
网站首页 >> 凤眼天下 >> 正文

审美的极致——跟着日本文学探秘京都

发布日期:2019-06-25 00:00:00


    

    去日本,为什么最应该去京都?

    跟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赏樱

    审美的极致:京都代言人谷崎润一郎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是怎么来的?

    打开一扇文艺的大门,用更高级的玩法探索日本之美。

    有一句话是: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大家都知道,讲的是看书和旅行,正好,这两件事也是我最热爱的。

    阅读是一种灵魂旅行的方式,同时,旅行也是一种阅读世界的方式。

    所以,想对一个地方了解地更深入一点,就读读关于这个地方的著作。想对一本名著更感同身受,那么就到它提到的地方去看一看。

    这种玩法呢,可能也不算太新鲜,但是真正能沉下去做到的人呢,确实也不多,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几本我看过的书,再聊聊一个和我们比较近,现在办签证也很方便的目的地——日本。

    这次我只讲一个地方,就是京都。

    1

    去日本,为什么最应该去京都?

    一般来说,人们第一次去日本,都要去东京和大阪。京都呢?有时间也会去一趟,没时间就不去了,或者就说有的旅行团,就是从大阪坐JR特急去京都,住都不住当天就来回。

    其实,我觉得要去日本,最值得去的就是京都。我第二次去日本就是在京都呆了5天,其他什么地方都没去,还觉得时间太短了。

    京都御所后花园

    为什么要去京都呢?中国的古典美,可能大家就需要在唐诗宋词里找了。即使像我居住的杭州,已经算是比较具备古典美的了,但是古典的是风景,而意境和氛围已经比较现代的了,人是现代的,商店是现代的,物件是现代的,心情是现代的,即使建筑是仿古的,里面的感觉也都是现代的。

    而我在京都,却可以找到唐宋的古典氛围。比如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的景象,在京都很多古寺都能找到。还有王维诗里写的“日暮掩柴扉”“倚杖柴门外”的柴扉,还有竹篱茅舍,在中国基本找不到了,在京都却到处都是。

    南禅寺内

    而且,在京都,在清水寺门口附近的三年坂,二年坂,你看到的店都是老的 ,做着些很传统的东西,有吃的有用的,很多人也穿着和服走动,给人的感觉,不像中国所谓的一些仿古街这么假,而是非常的真实,就像回到了古代一样。

    三年坂

    日本人虽然很崇尚中国的古典美,但是日本人的审美和中国人的审美却有不同的倾向。

    要去日本旅游,欣赏日本文学,就要对日本人的审美有一些了解。

    日本人崇尚洁净,简洁,朴素,你可以从无印良品等日本品牌可以看出一点。另外日本人崇尚悲剧美,从日本人喜欢樱花就可以看出。

    日本万叶时期受中国影响,大多咏的是梅花,以至梅花成了花的代名词。进入平安朝以后,梅花的地位就渐渐被樱花取代,现在在日文中,“花”这个字单独用时如果没有特指,就是指樱花。

    日语里的“花见” (はなみ) 是日本的一种民间习俗, 意思即“赏花”,那么花见的意思如果没有特指,就是赏樱。这其实也透露了一个审美导向,中国人更欣赏“凌寒独自开”生命力顽强的梅花,而日本人更心仪短暂而脆弱的樱花。

    中国人也喜欢樱花,但大多数人更喜欢盛放时,如云蒸霞蔚那种盛况,比如杭州的太子湾公园,樱花盛开时都是人山人海。

    杭州太子湾

    而很多日本人喜欢樱花,是因为樱花凋谢时的悲凉更能触动他们的心弦,很多人藉此抒发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怀。这是一种以悲剧为基调的凋零美、凄清美、萧疏美、枯淡美、寂寞美。

    追索其根源,这很可能是因为受佛教思想、尤其是禅的影响,它直接影响了日本人的生命观,使得大和民族对生命的本质有一种特别深刻的自觉,认为衰亡就是生命的本质,文学艺术也是在时刻把握这一本质,从中感受到人生况味。

    所以日语里发明出一个词,叫做一期一会,这是日本茶道文化里发展出来的,意思是指,一生只能遇到一次的唯一的人或事物。这是佛教里“无常”的思想,也就是人生及其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

    “一期一会”提醒我们要怀着郑重和珍惜的心情,面对每个瞬间的机缘,不管是喝茶、是赏花,还是人和人的相遇。

    伏见稻荷大社

    日本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也反映这种审美观。

    2

    跟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赏樱

    如果说起日本文学,就要说到川端康成,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也非常有名,因为他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亚洲的第二位,亚洲第一位我们中国人也很熟悉,他也来过中国,就是印度的泰戈尔。

    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上曾经属于一个流派,叫做新感觉派,虽然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最后焕发出来的却是日本传统文化里很深的一个东西,叫做物哀文化。

    关于物哀,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对于现实世界一种非常微妙非常纤细的感受。日本文化一直是非常重视个人主观感受的,从最早的《源氏物语》和《枕草子》就有,到了川端康成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

    川端康成的家庭生活很不幸,他所有的家人,在他16岁之前全去世了,按照父亲、母亲、姐姐、奶奶、爷爷的顺序。川端康成在16岁日记这篇文章写到:祖父与世长辞,16岁的我变成了没有一个亲人并失去家庭的人。他很孤独,这给他的文学定下了一个基调,就是悲哀,凄凉和虚幻的美。

    川端康城有一本代表作,叫《古都》。

    

    这本小说写的是一对姐妹失散,然后又重逢的经过。其实呢,小说的主角不仅仅是这对姐妹,更是京都这座城市。古都,就是京都。

    《古都》在故事情节里,时时刻刻都穿插着对京都的描写,包括我们现在去的著名景点——祗园,清水寺和里面的大舞台,八坂神社,西山,岚山,嵯峨野,青莲院、鞍马寺……也写了在里面举办的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祗园祭、葵祭、时代祭等等,还有四季的景色变化,可以说是一幅幅流动的京都风景和风俗画,也是京都最好的广告。

    岚山天龙寺

    在写《古都》时,川端康成说:“想写一篇小说,借以探访日本的故乡”。之后在随笔中又提到:“京都是日本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以此可见,京都是日本美最集中和最杰出之地,也是日本文化的起源和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是日本人的精神家园。

    我们也当然也可以跟着川端康成赏樱,这本书一开头,是一位爱慕女主人公千重子的男青年真一,他邀请千重子去平安神宫赏樱。

    平安神宫位于京都的中部靠东,离大家比较常打卡的景点南禅寺、还有大家比较喜欢去赏樱的哲学之道都不远。 平安神宫中国游客一般去的不多,但这里却对日本人有特别的意义,是在1895年为了庆祝奠都平安京1100年而兴建的。整座神宫有着明显的唐代中国建筑的风格。每年也会有很多日本新人在这里举办婚礼仪式。

    在日本20世纪的文学名著里,感觉日本人心目中最正宗,也是最爱去的赏樱地点就是平安神宫,准确的来讲,是里面的神苑。

    川端康成的《古都》对这里的樱花描述很多。

    进入神苑,看到红色垂樱,千重子说,“这一带儿的花儿,我最喜欢这种啦。”真一就说“仔细一看,它确实是女性化啊不论是垂下的细枝,还是花儿,都让人感到十分温柔和丰盈……”

    平安神宫垂樱

    还有这么一句:眼前展现一座明亮的庭院,池边的红色垂樱倒映在水中,凄美无比。

    请注意,这里形容樱花的不是美丽,柔美,娇媚,而是凄美,这就是日本审美的倾向,川端康成也是这个审美的表达者。

    川端康成的笔下有一种忧伤、缠绵的那么一种美,这在他的《古都》、还有《雪国》里都有标志性的体现。

    川端康成的这种审美这种倾向还不算很极端,如果说极端,或者说的更好听一点,叫极致,那就要提到谷崎润一郎。

    3

    审美的极致:京都代言人谷崎润一郎

    山口百惠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位日本女演员,年轻一点的人大概没怎么看过她的电影,我打小就很喜欢她,也很喜欢她的电影,她演的都是一些悲剧角色,很凄美的那种。

    其中,最凄美的那部电影,注意哦,不是最凄惨,而是最凄美,所以这个美是很关键的,那部电影叫做《春琴抄》。

    

    《春琴抄》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人公叫春琴,长得非常漂亮,是一个做药材的富商的女儿,但是小时候因为得病失明了,从此发奋学习三弦琴,弹琴弹的很好。她性格有点古怪,有洁癖,虽然看不见,却非常注重仪容,每天要梳妆打扮,请了一个男仆人,比她大4岁,叫佐助,是三浦友和演的,每天照顾她的起居装扮。佐助对春琴非常爱慕,但两人的关系在明面上是严格的主仆关系。有一次,春琴不幸被坏人袭击,毁容了。然后她对佐助说:“佐助,我被弄得不成人样了,别看我的脸哪!

    那佐助怎么做呢?你根本想不到,为了服从春琴,为了让春琴没有顾虑地让他永远陪伴照顾,当然也为了在心里永远留住春琴的美,佐助居然把自己眼睛刺瞎了。

    刺瞎眼睛之后,佐助说:大家都认为眼睛失明是不幸,但是我刺瞎眼之后,我觉得我反而能看到很多我没有瞎之前看不到的东西。春琴的容貌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我心里。春琴的手是那么娇嫩,肌肤是那么润滑,嗓音是那么优美,这都是我瞎了以后才能真正认识到的。

    就是这么极端,所以,也有人把谷崎润一郎的文学称为恶魔主义。

    

    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日本的审美其实也是一种感官审美,就是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的美。而《春琴抄》也从一个极致的角度写出了这种感官之美,所以,也有人说,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没有社会意义,只有审美意义。

    这种说法可能是一种批评,觉得比较肤浅,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纯粹,感官审美到达了极致,就是一种唯美主义。所以,也可以说,谷崎润一郎是探索美探索到极致的一个小说家。

    从我自己来说,我更喜欢的是谷崎润一郎的另一部不太极端的小说,也是他最长的一部小说,叫做《细雪》。

    

    和他的其他作品比起来,《细雪》是非常现实主义的作品,这是一部端庄的喜剧,优美,轻巧,温暖,带着一点嘲讽,又有着东方含蓄的美学和美德。

    这个故事讲的是,关西上流社会四姐妹的故事,主要是以四姐妹里的三妹——长得清秀、性格文静的雪子的相亲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观念。

    这本书很有意思,看起来也很轻松,是名著版的催婚+大龄女恨嫁,也有点八卦。

    虽然雪子和她的姐妹没有住在京都,但是她们每年都要去京都赏花。

    书里有这么一段:

    樱花季节一到,京都方面就有信来通知哪几天花开得最好看,照说芦屋当地也有樱花,坐上电车,从车窗望出去,哪里都可以看到,并不是只有京都才有樱花。但是,对于幸子(二姐)来说,鲷鱼如果不是明石出产的,就不好吃;樱花如果不是京都的,看了也和不看一样。

    然后书里也写到她们去平安神宫赏樱,里面的樱花不止刚才照片里那种垂枝红色八重樱,也有我们最喜欢,也是最常见的日本樱花。

    平安神宫日本樱花

    书里还写到,把其他地方的樱花赏过之后,一定要到这里来,作为赏樱的最高潮。

    京都是谷崎润一郎最喜欢的地方,同时也是他描写最多地方,他去世后也安葬在这里。谷崎润一郎是最喜欢住的地方,是他在京都的故居潺湲亭,只是,这个地方只能在指定的时间参观,因为已经被一家公司拥有。

    4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是怎么来的?

    三岛由纪夫也是一个非常极致的作家。

    中国有一个翻译家,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叫林少华,他以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比如《挪威的森林》出名,林少华也是研究日本文化的专家,他说:

    日本审美有两个极端。一个是三岛的金阁寺:太美了,得把对方毁掉;另一个,就是谷崎润一郎春琴抄:太美了,得把自己毁掉。如果说中国审美崇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日本则是乐而淫哀而伤;中国是发乎情止乎礼义,日本则是发乎情止乎情。

    

    金阁寺是京都著名的寺庙,如果你在京都纪念品商店,基本到处都是它的形象,金光灿灿的。金阁寺的正式名称是鹿苑寺,建于1379年,原为足利义满将军的官邸,他死后才改为禅寺。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金阁寺也经常出现,那个老是和一休斗智斗勇的将军,就是幕府将军足利义满。

    “金阁寺”一名源于足利义满修禅的舍利殿,因为它的外面全部以金箔装饰,所以老百姓就管它叫金阁殿,寺院也因此被唤作金阁寺。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金阁寺已经不是原来建的那个了,1950年,舍利殿因为一名和尚——21岁的见习僧人林承贤放火自焚而完全烧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重建的。

    金阁寺

    金阁被烧这件事情在当时让大家震惊了,因为这一件日本国宝刚躲过二战,却在战后被人烧掉了,真是太可惜了。金阁寺被烧掉极其让人遗憾,但是这件事却成就了一位日本作家,他就是三岛由纪夫,因为他就是把这件事作为题材,把这个烧金阁寺的和尚作为主角,写出了一部世界名著,就叫做《金阁寺》。

    

    在这本书里,主人公也就是最后烧掉金阁的这个和尚,自始至终都在深切地感受着金阁的美,同时他也一直在思考金阁的美到底有什么意义,和自己,和世界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

    这也是三岛和其他日本文学作家不同的地方,其他作家写感受,写体验写的非常感性,非常细腻,把人带到现场,充满了各种细节,但是理性思考就不太够,有点单薄,但是三岛由纪夫就情理兼重。

    虽然这个和尚最后把金阁寺烧掉,让人感觉非常极端,非常狂热,但他是经过不断的理性思考的。

    三岛虽然写作时重视理性,但是他也非常极端,他曾说过一句话,“美人就应该夭折,客观地感到美的只限于年轻之时。因此如果人没有等待老丑和自然死亡的思想准备,就应该尽量早死。”

    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在45岁时就切腹自杀了,就像《金阁寺》里那个和尚为了留住美,为了不让自己被美控制,把金阁寺在最美的时候毁掉了,三岛由纪夫也在人生最美最盛年的时候,把生命终结了。

    或许有点病态,但也是一种对美探索的极致。

    在去京都亲临其境之前,我看到过很多金阁寺的照片,三岛由纪夫这本小说对于金阁寺的描写也是全方位,非常充满画面感,但是呢,我觉得金阁寺不太符合日式低调的审美,它金光灿灿的外表多少有点俗气,而且放在自然风景里,好像有点假。

    但是即使看到了这么多美图,经过了这么多想象,等到金阁寺真的到了我眼前,我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感觉它真的很强悍,它的美是压倒性的。甚至于,镜湖池的每一条波纹,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松树,每一丛菖蒲都美轮美奂,好象特别为金阁寺而设。

    金阁寺

    引用三岛由纪夫在书里的原话:

    “看来梦想孕育的东西,一旦经过现实的修正,反而要来刺激梦想。我已不再在瞩目的风景和事物中追寻金阁的幻影了。金阁渐渐变成了深刻、坚固、实在的物体。它的一根根柱子、花头窗、屋顶、屋顶尖上的凤凰等,都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仿佛伸手可及似的。它的纤巧的细部和复杂的全貌相互呼应,只要取出任何一部分,金阁的全貌就会响彻宇宙,恍如响起音乐的一小节,整个乐章就会流泻出来那样。”

    我觉得,人的一生一定要去亲眼看一次金阁寺,因为,它的美不属于这个世界。而且,在看了三岛的《金阁寺》后,你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京都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去处,一次肯定是不能够穷尽,所以需要一次又一次来到这里,体会风景,体会文学,体会人生。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14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