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5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历史为何选择了刘邦之流

发布日期:2020-02-18 00:00:00

刘邦小混混出身,在家是个“鬼难缠”,好逸恶劳,爹妈都管不了。在外是个孩子王,成天领着一帮小兄弟吃喝嫖赌,打架斗殴。

但他不纯粹是那种街头浑人。刘邦给兄弟们的印象是“够哥们儿”,他表面很讲义气,很会笼络人心;自家兄弟谁遇到解决不了的难事儿了,他会很“仗义”地帮助对方,有时甚至为此自己吃点小亏也在所不惜。

所以,卢绾、樊哙等对他甚是崇拜,唯他马首是瞻,认定他是“大哥”,“季哥人好”,对他言听计从。

或许因他有这点能耐,加上会处事,能摆平纷争,还多少有点公义心,所以当上了一个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但刘邦骨子里是很狡黠的。他有着天生的驭众能力,泼皮胆大,敢作敢当;且临变不惊,有大格局气势;每到危险时刻都能玩出些小技巧,从而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他还有个特点,即被传统文化所推崇的那种“能屈能伸大丈夫”的做派。每到困境,被人压住头的时候,总能弯腰低眉,自我降尊,像乌龟那样缩起头得过且过;“要命不要脸”修炼到极高境界。跟某些人那样,“忍到无耻,狠到无情”。

他曾经为了自己脱责活命,把“老相好”献给官差;曾为逃命,把两个子女死命往马车下推;曾被有一面之交的项羽大将刀架脖子,苦苦哀求对方“英雄何苦为难英雄,放我一马,必定厚报”。

在项羽专门为他准备的“鸿门宴”上更是卑躬屈膝,极尽奉承拍马之能事,对项羽极力吹捧讨好,就差管项羽喊爹了;生怕项羽心一横宰了他。这一招儿真忽悠住了“妇人之仁”的项羽,一时心软放跑了他,铸成日后大错。

假如项羽他们两个人调换一下位置,是刘邦打败了章邯大军,坐拥40万劲旅,负气邀请项羽去赴“鸿门宴”。

按照项羽的个性,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去,大英雄宁折不弯,结果被刘邦“坐实”其图谋不轨,而后率大军剿灭之。二是去了,但不弯腰,跟一些文人常称颂的那样“不卑不亢大英雄”,此举正中刘邦圈套,借此杀之,以除后患。

所以,项羽虽统军征战有方,杀人如麻,冷血偏狭,但终究输于刘邦。因项羽的一错再错,一而再坐失良机,被刘邦后来居上,围堵垓下,穷途末路,在哀叹“虞姬虞姬,奈若何”后,不得不自刎于乌江边上。

很多人同情项羽,说项羽是个大丈夫,率领江东八千子弟,东征西讨灭了暴秦,报了国仇家恨。但细究之下,发现,项羽终归一武夫尔。

如果不是他叔父项梁主事起事,打开局面,仅凭项羽的匹夫之勇,是很难干成大事的;事实演绎也正是如此。

项羽气量狭小,虽有武勇,但缺乏谋略。连用人的气量都没有,硬生生把自己的智囊“亚父”范增给气走。

很多人都从历史书上知道了,项羽是个大力士,“力拔山兮,气盖世”。然而,他脾性暴烈,刚愎自用,杀戮成性;屠城滥杀,坑杀降卒,引致天下人咒骂。在面对事关全局的大事时,却又优柔寡断,儿女情长,常行妇人之仁。遇到刘邦这样的对手,不败都不行。

在皇权丛林社会,虽然崇尚“齿坚爪利便称王”,但是人群毕竟有别于低等动物群体,人类社会最终的赢家是“思想”,就像拿破仑说的“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所战胜的”;即使是拳头再硬,也很难“成王”,还得借助思想和谋略。

刘邦虽出身混混,但颇具谋略,自带狡黠,而且心胸宽阔格局大。他自己都承认,谋略不如张良,带兵不如韩信;但他具有容人用人的能耐,而且深怀驭人之策。这一点才是他打败天下豪杰,包括项羽、韩信的“杀手锏”。

古时华夏还不曾听说什么“自油平等公正、契约人本精神”等观点理论,也自然没有“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概念。有的只是“成王败寇”,谁杀人多谁是老大,王权至高无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忠君爱锅”等理念。

还有像刘邦那样,看见秦始皇绵延数里的仪仗和杀气腾腾的铁骑,禁不住自言自语“大丈夫生当如此”——这种潜意识里称王称霸够威风的“最高理想”。

刘邦自始至终,都不曾丢掉其特有的无赖做派,极擅权变,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脸皮超级厚,施小惠做大恶,心狠手辣,不认六亲,不恤万民。

刚当上皇帝,他就背弃承诺,杀功臣,收封地。

刘邦崛起的时候,正是法家思想体系成熟并被广泛运用于治理国家的时候;也是孔孟儒学“三纲五常”开始影响并植入大众脑袋的时候。

及至刘邦子孙“独尊儒术”后,儒学进一步独霸了华人思想阵地。

“三纲五常”对古时华人影响最大(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为啥这么说?

这是因为,自古华人被王权专痔统治,君即王即大官,君给华人定规矩,谁都要遵守。

再加上王权掌管国家机器,谁不服从谁遭殃,小者坐牢杀头,大则株连九族。

长期被这种兽性不如的高压同治,别说没骨气的,就是有骨气的人也没脾气了;只能服从,或敢怒不敢言,更不敢反抗了。

先是君王给全民定规矩,然后是父母给子女定规矩,丈夫给妻子定规矩。

做到这一步了,再用“礼义仁智信”把大众心灵抚慰一下。

礼,讲的是对官家朝廷的礼节仪轨,你得遵守;义,是指朝廷兴亡是大义,为大义可以灭亲;仁,本该讲人道,但它强调“君王之道”就是尔等小民的大道;智,本是智慧的意思,但引发为把聪明才智献给朝廷,“学成文武艺,献于帝王家”;信,即诚信,在王权时代,君王从无信义,但你小百姓必须对君王讲诚信,忠君就要你忠心耿耿,否则“你懂的”。

顺民就是这样打造出来的。

要么做顺民,要么做君王,要么替君王卖命。到了刘邦及刘邦之后,华人就只有这个出路了。

三纲五常(纲常)是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塑造社会伦理道德,维护专痔制度,在漫长的君权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以等级名分教化民众的观点被称作“天理”,进一步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谁如果违犯等级伦理纲常,即被视为“罪人”。

孔孟儒学的目的是培养奴才,为君王服务,为君王奉献。下服从上,全国服从君王,这是其理念的根本。

再加上商鞅等法家的“贫民辱民疲民一民”主张和措施,深得历代君王效法,彻底把华人圈驯化成丛林社会。

有人说儒法学说等传统文化也有其好的成分,不能都否定。这里没有全盘否定的意思,而是要弄明白它的内核,它对社会对人类所起到的主要作用;不能被那些表面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实际上,它几乎所有的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加固、粉饰专痔皇权堡垒。

商鞅等法家把专痔地基挖开、浇筑,垒砌起来,孔孟儒学诸子学说帮忙粘合、修饰缝隙,再由刘邦等流氓们增砖添瓦,越垒越高,越筑越牢。

刘邦何以能够在权力纷争中脱颖而出,“君临天下”?关键的一点是,他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模式;厚黑他最懂行;驾驭众人他最有办法;临场发挥,随机应变他最擅长;笼络人心他最拿手;他还最不要脸。

刘邦们或许会在看似不经意间对手下或社会施点小恩小惠,搞点哥们义气等。但他们的大举动是在作恶,屠戮百姓,奴役万民。

面对孔孟诸子学说的教化和商鞅等对秦制改造后的厚黑成功,正直败亡,不公不义,唯上唯君,成王败寇的丛林社会模式,刘邦之流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像刘邦这类厚黑高手能够登顶权力金字塔,而且其后来者更加厚黑,就足以说明了社会治理系统的筛选过滤方向是“去精留渣”。所以,历史选择了刘邦等不是偶然的。

作者:

大道 荣升  来源《榮昇社科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