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0
网站首页 >> 凤凰随笔 >> 正文

现在的人们还需要菜市场吗?

发布日期:2020-07-21 00:00:00
    早上去体育场走路,接着去超市买菜,顺便捎带了一份报纸,看到“中国为什么需要菜市场”这篇文章,文章平铺直叙,娓娓道出菜市场的前世今生,不过,在文章末一段,却把我吓了一跳,文章说:真正反智的,是那些生活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大城市,却固执地前往污水横流的老牌菜市场,寻找所谓“更新鲜”食材的,那些摆脱不了农耕惯性的人们。

    这不仅使我有点怀疑此文真正的目的,现在在一些城市,“农改超”正成为一个高频词汇,将农贸市场超市化,认为可以提供更优良干净的购物环境、更科学精准的品类划分和更统一标准的食材,防止二次污染,许多发达城市都在努力进行这种改变。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应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果菜市场确实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人们不去菜市场买菜,当然自然会被市场淘汰,如果在菜市场中,仍然有人买菜卖菜,就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强制菜市场改为标准的超市,也许,人们更喜欢菜市场熙熙攘攘的烟火气,而不是干净整齐划一的超市。一句话,需求存在,市场就存在。

    这篇文章的目的也许是为“农改超”说话,不过,就我而言,除了去超市购物,有的时候,也喜欢逛逛家附近的菜市场,虽然更多的时候,是在网上下订单,由超市送来。但是,我并不主张完全将菜市场超市化。

    古今文人们都很喜欢菜市场,李白说“传呼草市来携客,洒扫鱼矶共置樽”;蔡澜写到“见了菜市场,就让司机停车”;古龙写到“当一个人对生活失去希望,就放她去菜市场”。我逝去的外公,生平就喜欢逛菜市场,他总是在跑完步后,就去县城的菜市场拎一篮子菜回家,乃至去国外旅游,也首先到附近的菜市场和跳蚤市场逛逛,他曾对我说“看了菜市场熙熙攘攘买菜的人群和丰富的菜品,就可以看出人民生活的自足和美好。”我想,他因之生出的欢喜心,也是大多数共产党人所愿望的。

    1986年,国家正式取消“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统派购制度”,农副产品供销社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农贸市场开始出现在城乡之中,但人们更愿意叫的是“菜市场”。

    与菜市场形成竞争格局的超市的出现,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的超市主要售卖包装食品和生活用品,与菜市场并不形成竞争,只是在2000年前后,永辉超市第一家生鲜店“屏南店”在厦门高调开业,才渐渐和菜市场形成竞争关系。到了今天,盒马生鲜、每日优鲜、叮咚等新生超市力量和“半小时送货圈”的开在家门口的朴朴超市,以互联网的算力重新演绎超市的力量,菜市场才在激烈竞争下,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并没有完全退却。

    今天,在厦门,仍然有“八市”等传统菜市场,而且,“八市”这样的菜市场也将由传统买菜卖菜的地方转变为“贩售+餐饮”这样的综合旅游目的地,这是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菜市场所作出的努力和自救。

    菜市场不仅关乎买菜,也是大量的人员获取生活收入的主要场所,菜市场一旦失去,那些靠卖菜生活的人就失去了收入来源,虽然他们会另辟蹊径,但大多数人到中年的人,却会因为不再年轻和没有技能而遇到找工作的困难。菜市场的出现和存在减轻了这部分人的生活压力,也减轻了政府的压力。

    在湖南岳阳等地,人们还是习惯去菜市场买菜,也习惯去鱼市购买河鲜等物,人们也经常逛逛地摊,买入一些生活用品。虽然近期,火热的地摊经济迅速退潮,但只是在舆论上,在一些城市,地摊经济仍然继续它们的买卖进程,在湖南的一些农村,早上就有卖鱼卖虾的地摊,在一些公路旁,春秋之季,也有手拿鲜莲的人们在售卖。有需求就有市场,或者说,像那些公路旁售卖鲜莲的人一样,创造出市场需求,同样,城市里的菜市场也有需求侧。

    总之,不管是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不能说去菜市场买菜,就是“真正反智的”,就是用简单固执的思维确认着“菜市场的菜更新鲜”,他们去菜市场买菜,有的是图方便,有的是要的菜只有菜市场有,有的是菜市场的菜价格更便宜。今天,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作家贾平凹说过:一块地里的砖本不值钱,但被说成汉砖后,所有地里的砖都舍不得卖了,或所有地里的砖都要卖大价钱,而不管这块砖本是土疙瘩还是真正的文物。也许这种思维方式成了部分人的思维惯性,也许,菜市场的菜真不如超市的冷链技术保持得那么新鲜,不过,一旦菜市场有人去,就是合理的存在。“农改超”要继续,但同时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当然,菜市场也要继续走市场融合和自救之路,将“买和逛”、“购物和旅游”结合起来。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