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5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日本的艺伎文化之美,历久弥新

发布日期:2020-08-07 00:00:00
    引言艺伎是日本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保留者,将历史的印记深深的扎根在这一职业中。不论是从服装还是从表演,艺伎们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日本传统文化的美,她们的一颦一笑都充满了民族文化特色。传统艺伎集中着日式审美的最高境界,精致和唯美的女性温柔展现的淋漓尽致。作为日本文化的鲜活载体,因为一个“伎”字让人浮想联翩,但其实她们是专门为宴席唱歌跳舞的女性。日本关西的艺伎也被称为“芸妓”或“芸子”,其他地方还有“芸者”的称法。

    

    观看艺伎的表演能够接触到的是日本的传统舞蹈、花道、乐器和茶道等等,艺伎们把所学到的技艺编排成各式各样舞蹈和歌曲,融入了民间风格的特色,再现着日本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和传统风貌。在现存的关于艺伎的文字记录和拍摄的电影作品中,能了解到的关于艺伎的除了这些技能,还有她们的言行举止,优雅果断的气质,成熟稳重的姿态,还有比较丰富的日本民族精神。当这个文化的活的载体逐渐深入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时,服饰、技能、修养和集团主义的文化标志,让我们有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日本这个民族。

    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情感的亲身感受....“美”一词通常总是被人们用来指那些引起过自己某种突出的感情的对象。《艺术作为有意味的形式》

    一、幕府时期,京都和大阪成为早期艺伎的发源地,前往江户的领主带动江户商业娱乐发展的同时,成就了艺伎在德川幕府家族加强自己集权统治的过程中,积极的德川家康在外闭关锁国,在内削弱领主实力,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领主,他还颁布了《武家诸法度》,要求领主必须住在江户。这些领主带去的随从和武士们有闲有钱,爱好攀比,所以江户一带的经济在那个时期也逐渐开始繁荣。这些武士和随从多数是单身,这样男女比例就非常不平衡,甚至出现了三个男人争夺一个女人为妻的场面,所以在这种需要下,商人们开始往这一地带运送歌舞伎。

    

    歌舞伎的称谓也不是简单就来的,民间艺伎的始祖其实是一位关西岛根县的女祭司,她为了筹集修缮大殿的钱,在前往京都的路上改革了“念佛踊”这个动作,民众们觉得十分好看,就被流浪艺人们模仿。后来这些流浪艺人们逐渐演化成歌舞伎。当时的饭馆并不像现在日本随处可见的居酒屋和酒馆那么常见,所以武士们常去的茶屋就是艺伎们表演的地方,神奇的是第一波日本艺伎并不都是女性,还有一些以逗笑卖唱为生的男艺人,他们头戴假发,打着鼓,在武士道精神和男尊女卑的文化之下掀起一股“男同”和“断袖”的风气。

    

    一些小馆也因为缺少女艺伎,就招揽一些男艺伎,这些男艺伎被称为“小生歌舞伎”。后来幕府由于风化问题,开始考虑禁止男艺伎表演,屡禁不止之后甚至剃掉头发露出前额。这样,艺伎行业也就渐渐被女性占据。

    二、艺伎逐渐发展成型,她们之所以能够被留在史册中,也和她们的工作性质有关说到艺伎的时候,大部分人会对“艺伎”和“艺妓”有所困惑,也有很多的浮想联翩。实际上,传统的日本会把妇女分成很多个等级。首先是“酎妇”,地位最为低下,指的是没有经过培训就在酒席上倒酒的女子。其次是“女郎”和“游女”,她们是专指日本因为生活困难而不得不用身体做交易的女子,早先的幕府也为交易专门画出区域,而这类女子中,社会地位最高的是“花魁”和“太夫”,她们专门服务贵族领主,在歌舞、茶道方面的造诣也非凡。最后就是艺伎,她们和这些女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只卖艺,只负责接待客人和表演歌舞,如果和客人发生不正当的关系,还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江户时代的时候,幕府为了掌控对交易的管理,划定的吉原一带作为固定的交易场所,吉原以外的私娼被发现就会被强行卖到吉原作为最下等的女性。这也成了官方最早管理艺伎的雏形,艺伎在这一时期不能前往商人家中侍宴,也不能在船上表演,慢慢的,高级料理屋和茶屋以及艺伎馆成了艺伎活动的固定场所。再到后来,廊外的暗娼太多,吉原附近的艺伎馆开始规定只能卖艺,艺伎们为了和其他妇女区分开来,主动在和服后面打结,领子改为白色,发簪两支,梳子一把等等。其实艺伎内部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 不同款式的和服是区分等级的关键。

    成名之路并不容易,要经过实习期才能正式在宴会上表演。女孩子们从十岁开始学艺,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乐器打打鼓到弹三味线,每样都要精通,坐姿、谈吐和礼仪也是必修课,到十六岁才能作为舞伎(实习期艺伎)正式出台,但是收入只有正式艺伎的一半,这种形式成为“半玉”,“玉”指的是艺伎的收入。到二十岁的时候,要举行舞伎成为正式艺伎的仪式——换矜仪式。经过仪式后的舞伎,红色的衣领变成白色,此时成为“一本”。到了三十岁,艺伎的生涯基本上就结束了,如果没能在这十年里提升自己的地位,那么还想继续留在置屋(艺伎平时居住的地方),就只能变成年轻艺伎的陪衬。

    

    艺伎的表演通常是需要别人来请的,表演的地方在茶屋的二楼。根据表演难度的不同分为“立方”和“地方”。“立方”难度小,主要是年轻的舞伎表演,也是以舞蹈为主的娱乐形式。“地方”就是指伴随着太鼓、三味线等乐器的唱曲,过程中还有茶道和香道的传统艺术演出,因此由资历较深的艺伎完成。表演结束后,艺伎们还需要跟客人们聊天,不能直接离开,这些也都是经过专门的培训。

    三、艺伎的美是包含两性融合的美,也是日本古典艺术的内涵之美,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独立审美的对象从艺伎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可以看出,随着女权社会的衰落和武士阶层的兴起,日本女性在依附男性而活的过程里,所产生的文化和产业,大都是建立在男性的爱好和审美上。贵族和商人们既需要吉原这样的花街,也需要艺伎这样的高雅艺术来玩味。所以艺伎在生活方面就有了很多的神秘感,她们表现出远离世俗的状态,日常生活有专人打理,只在表演的时候展现出自己最艳丽的一面。男性的不同需求让她们更加看重自己的内在修养与技艺的提升,所以在服饰、妆容、歌舞、乐器甚至一个动作的缘由,都成了一种单独的文化,让后人来钻研。

    

    艺伎们的妆容非常讲究,三百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过。妆后看不出喜怒哀乐更是添加了艺伎生活的神秘感,白粉、胭脂、唇膏和清水就是全部的材料,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精华。白色的打底要涂在所有裸露的皮肤上,但是在脖颈后面会留出一个叫“二本足”的图案,有的会化成“三本足”,看起来就像人偶一样精美。眉毛是细弯的,从江户时代开始,艺伎们就把眉毛剃光,用墨水画出细细的弓形眉毛。红色是唯一的颜色,眼睛和嘴唇用红色来点缀,眼睛处就顺着眼线画出一个整齐的椭圆,并不大,所以不经意间,女性的美丽也就体现在妆容里了。

    

    早期的艺伎妆容还有一种颜色,就是黑色,这种黑色要涂在牙齿上,所以被叫做齿黑。这种色彩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古以来的齿黑的习俗,传说中有一种叫“衾”的怪物会吃人,人们因为恐慌就说涂了黑色的牙齿咬它可以得救,所以染牙的习俗就和传说一起保留下来了;第二种说法是因为艺伎的面部太白了,牙齿不涂黑容易变成黄色,这也主要是为了迎合男性审美而做出的改变。艺伎的发式也非常多变,江户时期的女子发式就有三百多种,根据不同的身份、年龄和职业,各有各的不同。

    总结艺伎的装扮之美就体现在固定的妆容和面部色彩和谐上,精致的头饰在发髻上点缀着,细微的地方都有艺术文化的体现。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艺伎的美还体现在她所暗示的思想和传达的信息上。她们作为当时时尚的引领者,影响了那一代的日本女性,也影响了现代人对日本女性的看法,她们为生存所形成的智慧,在当下的生存环境中仍然值得我们敬佩。

    参考文献:

    《艺伎文化》

    《艺伎的故事》

    《艺伎》



    来源;寻史奇谈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