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6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为何“没敢”先动手?

发布日期:2020-10-13 00:00:00
    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1982年“闪击”黎巴嫩赶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阿以之间爆发了五场大规模武装处突,平均不到十年就得大干一仗。虽然二战后的世界时有局部冲突,但像中东战争这样频次之高、规模之大、牵涉之广实不多见。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以色列在五次中东战争中都无一例外地取得了胜利,有转败为胜,也有碾压式完胜。总之,起初杀气腾腾的阿拉伯联军最后总是被打得没脾气。为此唏嘘不已的同时,人们不由产生疑惑:流散世界各地两千年的犹太人一直备受欺压,回到中东这片土地怎么就脱胎换骨突然强大起来?

    

    一直以来有一种观点,如没有美国在背后支持,也许以色列早不在世界地图中了。的确,美国在历次中东战争中都充当以色列的坚强后盾,从资金、武器、技术甚至人员上都给予大力支持。然而,五次中东战争的战场上,“一个人在战斗”的以色列面对的可是“众志成城”的阿拉伯联军。

    基于对这个犹太国家共同的仇恨,“阿联”不止一次发誓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中抹去。阿拉伯国家不差钱,又得到当时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支持。要知道,军事巅峰时期的苏联连美国都不放在眼里。也就是说,历次中东战争中,“阿联”的武器装备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先进程度上都不比以色列差。

    鉴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被阿联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色列此后所奉行的战略就是“一旦发现战争逼近立即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和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军事实力不断强大以色列凭借这一战略都取得“奇效”。

    然而,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又被阿联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度陷入如第一次中东战争时即将亡国之境地。从当时的情况看,擅长情报工作的以色列军方已提前获悉对手即将发动攻击,那么问题来了,以色列一直奉行“一旦发现战争逼近立即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战略,又拥有世界一流、快速高效的后备军动员体制,为何不先下手为强?

    

    战争背景1970年,被誉为“尼罗河雄狮”的埃及总统纳赛尔去世,萨达特成为继任者,这位新总统对待以色列态度同样强硬,一心想夺回三年前埃及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此外,当时埃及局势不稳,经济低迷,作为领袖的萨达特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民心士气。

    在与联合国派来的调停大使谈话中,萨达特明确指出:除非以色列撤出在西奈半岛和加沙走廊的所有武装部队,埃及和以色列之间才“有可能和平共处”。对此,以色列的答复也很明确:绝不会撤回到1967年6月5日以前的边界。

    针尖对麦芒,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准备开打吧。1972年,萨达特公开提到埃及将会和以色列开战,并豪迈地宣称“埃及已经做好牺牲100万名士兵的准备”。此后一年间,萨达特一面大力援助叙利亚并与其订立攻守同盟,一面穿梭于国际外交场合极力争取各方支持。

    当然,阿以双方都清楚,仅有名义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战争的胜负是由实力决定的,而实力得靠真枪真炮来保障。彼时,美苏争霸进入高潮,苏联在世界范围内强势扩张,美国则转入守势。对这两个超级大国而言,中东都是必争之地,双方的介入无疑成为影响这场战争的主要因素。

    相比美国提供给以色列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攻击性武器,苏联援助埃及的却是一些“防卫性武器”,而且还很不情愿。苏联搞这些伎俩意欲何为?埃及人当然不相信是为了中东和平。1972年,萨达特下令驱逐在埃及的两万名苏联军事顾问,随后开始“向美国靠拢”。

    

    苏联人慌神了,岂能眼睁睁看着埃及这个中东“大国”倒向对手阵营?很快,苏联答应向埃及提供“更为先进的武器”,包括T-62坦克和AT-3反坦克飞弹在内的援助清单送到了萨达特手中。

    对阿拉伯人的战争威胁,以色列当然不敢掉以轻心,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大幅扩张领土后,以色列在夺取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上建立起诸多防御工事。尤其是花费数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堡垒,这个“巴列夫防线”防的正是埃及。

    开战在即1973年上半年,阿拉伯国家不断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萨达特也不断向以色列发出战争威胁。以色列军方一次次把警戒状态提升,又一次次恢复到开始状态。反复的“狼来了”中,以色列逐渐看穿对手的把戏。

    开战前,在六五战争中都“吃了亏”的阿拉伯三国首脑举行了一次秘密会晤。在埃及亚历山大港,萨达特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对约旦是否“加盟”并无把握,因此只透漏对以色列发动战争,并没有告知约旦详细的作战计划。

    

    之后,侯赛因国王秘密飞往特拉维夫,向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透露战争即将爆发。然而,以色列对这个来自阿拉伯世界的情报显然不重视,“铁娘子”甚至反问道:“叙利亚会在没有埃及参加的情况下开启战端?”

    同期,以色列的摩萨德就截获了十余次战争即将爆发的情报,但以军方依然坚信阿拉伯国家当前无力发动战争。另外,以色列在埃及军方有一名位阶极高的间谍,以军情报部门根据“消息来源”判断:在苏联提供的轰炸机和飞毛腿导弹运抵埃及以前,对手不会发起进攻。

    直到开战的前一天,埃及的“消息来源”亲自将情报呈送给摩萨德情报局长,以色列人这才相信了。军方高层立即展开行动,虽然正值犹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军方仍下令紧急动员。赎罪日当天早上,总理梅厄夫人与国防部长、军方将领紧急会晤商讨应对措施。国防部长依然坚持战争不一定爆发,而将军们则主张立即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击。

    军方的方案是:先攻击埃及机场及飞弹基地,随后对埃及和叙利亚的地面部队同时展开攻击。一番激烈争论后,梅厄夫人最终拍板:‘若我们先发起攻击,以色列将在道义上站不住脚,也得不到实质上的支持。”

    明智的抉择

    现在看来,以色列决定放弃先发制人的攻击是个明智选择。当时,因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表现”强势和萨达特出色的外交,以色列面临的国际环境异常恶劣。由于阿拉伯国家联合拿起石油武器发出威胁,欧洲一些国家也不得不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军备。

    孤立无援之下,以色列唯有依靠美国支持,如果再被唯一的大哥抛弃,用苏联的话说“以色列能不能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成为一个问题”。以色列人清楚,这次战争是阿拉伯人挑起的,自己是受害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承担战争责任了。

    果然,战争爆发后的一两天里,以色列被阿联打得无还手之力。现代战争的消耗令人咋舌,在美国的援助到来前,以色列全国的弹药储存量一度下降到只能够维持48小时。

    梅厄夫人呼吁国际社会给予以色列援助,然而欧洲各国不敢轻举妄动,只有美国在危难时刻向以色列伸出了援手。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向空军下令“把所有能飞的玩意都飞往以色列”。就这样,“五分钱救援行动”轰轰烈烈展开,随后的10小时里,载有大量武器等战略物资的C-141和C-5运输机向以色列飞去。

    

    关键时刻,以色列人明智的选择赢得珍贵的“美援”,对此,刚走马上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不无感慨道:幸亏以色列没有先展开攻击,如果那样,他们从美国可能连一颗螺丝钉都得不到。



    来源;田瑞安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