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4
网站首页 >> 凤眼天下 >> 正文

欧洲人为什么热死也不装空调?

发布日期:2021-06-10 00:00:00

文 戈多

没有空调的欧洲人,夏天仿佛在炭火上烧烤。

如果不是在伦敦38℃的地铁车厢里奄奄一息过,我不会知道空调对于欧洲人是个多么稀罕的东西。

2019年7月,伦敦部分地铁线路的车厢温度超过了35℃,其中,伦敦最古老的线路Central Line的车厢一度超过40℃高温。当然了,由于地下空气不流通,你还要在狭窄的车厢里同时忍受陌生朋友的汗液、脚臭,以及香死人不偿命的古龙水。

一时间,伦敦地铁化身臭气蒸笼。

上地铁前,先备上泳裤吧!/每日邮报图

面对这样的极端高温,“救火”的却只有几台呼呼大叫、生了锈的古董电风扇。

对此,地铁Central Line的官方推特发话:摸摸头,我们会于2030年初装上空调系统哒。也就是说,未来12年里,空调它连个影子都没有!

要知道,照欧盟的标准,30℃以上不得运输牲畜,这,真的是人不如狗啊。

不要觉得伦敦人对空调的“抠”只是特例,事实上,大部分欧洲人都把空调视为奢侈的“塞外之宝”。

欧洲的“夏无酷暑”早已成了过去时。

以“家电生产大国”德国为例,2019年的超级热浪把全民送进了 “烤箱模式”,但即便如此,德国人宁愿一头栽进公园里的喷泉里纳凉,也不愿意买一台空调让全家人享福,这是为什么呢?

你可能要说了,“欧洲冷啊”。这话没错,在欧洲人口大于50万的城市里,90%都在北纬40度以北;而中国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中,90%都在北纬40度以南。

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逐年增加,欧洲的“夏无酷暑”早已成了过去时。一项科学研究表明,自2003年以来,欧洲高温天气导致的意外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7万人。

而对于清凉惯了的欧洲人,30℃的高温天气就可以让人一命呜呼。(电视台播报:前方高温预警,30℃以上!)


因此,欧洲人对不装空调的骄傲“倔强”,除了气候,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安装费用昂贵。即便在欧洲空调安装率最高的国家意大利,装一台空调的费用也会让当地人觉得“肉疼”。

一台700欧元(约合人民币5500元)的普通分体式空调,安装费用往往和空调本身等同,而稍微大一些的分体空调,安装价格在2000欧元起跳(约合人民币1.56万元)。


买得起,不代表你装得起。

另外一点,欧洲国家的电费也十分昂贵。

根据欧洲数据公司Statista的研究,2020年家用电费排行榜里,排名前3的国家全部被欧洲占据。其中,德国的电费世界第一贵,对于抠到骨子里的德国人而言,像空调这么费电的家伙,就更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了。

德国的电费世界第一贵。/Statista官网截图

为了补偿空调缺席带来的痛苦,欧洲人充分利用起不要钱的公共设施和大自然的免费“馈赠”。躲进喷泉、追逐洒水车,扎进大海、河流、湖泊,都是他们不错的选择。

此外,抵制空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空调不环保。

其中,瑞士有着欧洲最严格的空调限制政策。2013年,瑞士推出多种“HFCs”(氢氟碳化物,是一种极强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的作用远比等量的二氧化碳要强)的禁令,想要获得安装空调的许可证?可不容易。

尽情拥抱洒水车的欧洲人。/视频截屏

同样,德国人对空调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十分警惕。2015年,德国环境部带头表明态度,把空调从气候变暖补贴中移了出去,并表示,长远来看,空调的弊大于利,“吹空调一时爽,破坏地球火葬场”。

在一片热浪中,德国能源专家Niklas Schinerl发表了感人讲话,“当下空调耗能相当于瑞士一个核电厂的全部发电”,我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朋友们。他也发誓,在空调问题上,欧洲人定会坚守底线,绝不会像大洋彼岸的美国人那样,奢靡浪费地乱吹空调,never!

的确,90%的美国家庭都安装了空调,但只有5%的欧洲家庭有空调,剩下的95%只能在燥热中夜不能寐。

所以说,富裕的欧洲人一旦“自虐”起来,真是没谁能懂。

延伸阅读

我去了趟西方“发达国家”,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

导语:落地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夜,我便失眠了,这源于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天亮之后,更多让我重塑世界观的画面开始出现,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上世纪。

内容来源:本文由郎言志(liusilang520)原创,作者马可波郎·刘斯郎。原文标题《马可波郎游记(2):仿佛回到了上世纪》

飞机落地的第一晚,我在威尼斯梅斯特雷市区的酒店里翻来覆去了一宿,脑海中回忆着几个小时前街头暴徒打砸的画面,手里紧握着酒店发配的“特大铜锁”,刷着根本没有网的酒店wifi和时有时无的4G信号,陷入了沉思。那种感觉,仿佛是回到了十多年前,坐在外祖父的百年老屋里刷着2G网络一般。

怀旧的秋风,吹进了大脑。

▲酒店的钥匙大概长这样,但比这个大一些。

这种来自“发达国家”的初遇印象,在不断敲击着我的“西洋先进思维”。我一度安慰自己,酒店的大铜锁纯粹是为了怀旧,而极差的网络体验则是因为我用的是中国卡(国际漫游)。我在尽力地安慰自己:情况没有夜里看见的那么糟,这里毕竟还是发达的先进之地。

就这样,在我敬仰西方的精神抗体和现实的所见所闻之间,我折腾了一宿,几尽精神恍惚。天亮后,我走到浴室的镜子前,狠狠掐了几下自己的面颊,在确定不是“做梦”之后,便抱着“来都来了,出去看看”的心态出门了。

简单收拾之后,我便下楼等待之前在国内约好的“境外服务中介”。在等待中介人员到来之前,我被酒店前台喊了过去。他们向我出示了一份像账单一样的东西,他们示意我:想要离开就必须支付5欧元(约合人民币近40元),否则将会“处理”你。

好家伙,这是明着抢钱啊?!在一番交涉后,我才终于明白,这是强制性税收,属于消费税的一种(或称为城市税),只要我住店消费了,就必须缴纳,而这笔费用最终进到了市政府的口袋里。我掐指一算,我的房费是50欧元,缴纳的城市税是5欧元,威尼斯的城市税高达10%。(这种收城市税的情况在欧洲地区比较普遍,但不同城市额度不同。)

▲当时的酒店是在某APP上定的,一晚人民币386元的酒店,离店的时候需要交纳约合人民币38.6元的城市税。

这种感觉,恰似我们在国内,花了400元在酒店睡了一觉,第二天走的时候又被拦下加收40元税费一样。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其“万税叠加”的吃相让人极其难受。如此情况如果发生在中国,必然是要被批判和推翻的。但在这里,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我对此很抗拒,因为这和我脑海中“处处为民减负”的西方社会极其不同,于是我便质问酒店前台:为什么住店的时候房费里有税额了,离店的时候还要再收税呢?这和拦路打劫有什么两样?

这时候,酒店里的华人服务生走了过来,用很理解的口吻和我说:你从中国来大概不知道,他们这里就这样,欧洲这几个发达国家都差不多,做什么都要收税,用电加收供电税,餐馆吃饭加收餐饮消费税,慢慢你以后就会知道了,习惯就好。你昨晚房费里的税是交给国家税务部门的,现在交的是给市里的。和他们理论没用,法律这么写的。

▲不同城市税收额度不一样,但都是分为国家收费、地方收费两部分,独立于价格之外。与此同时,酒店还需要缴纳相应的经营税钱,相当于双向收税。

毕竟社会风气如此,无奈之下,我也只好交钱换个心安。但我的心情是低落的,因为这一切,不是我心目中“先进之西方”该有的样子——它在剥削民众、剥削底层消费者。

仰天长叹,哀民生之多艰。

(2)

前一夜刚被威尼斯的出租车司机坑过,次日早晨又被市政府的税收项目拦路打劫,这样的体验,可以说是非常的糟糕了。而更糟糕的,是我那收了钱的“境外中介”,居然把我抛弃了,这对于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我来说,是相当残酷的:异国他乡,只身一人,手机没啥网,手里拎着两个大箱子,四顾茫然。

无奈之下,我只好独自前行。我的目的地是在百公里外的特雷斯特,距离威尼斯梅斯特雷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必须前往火车站乘坐火车。在酒店里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穿过了一段落有几处狗粪的巷子,萧瑟的秋风裹挟起了粪便的恶臭,不断刺激着我的大脑:忍住,发达国家,屎都是香的······

我是照着酒店员工给的路线图走的,但到了火车站所在的一处相对宽敞的街头(国内普通两车道的那种街,在当地已经算比较宽敞的了),却怎么也找不到威尼斯梅斯特雷火车站。我在风中凌乱:这个号称七大工业国之一的意大利东北部交通枢纽的“大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神秘存在,让人如此难寻?

▲梅斯特雷车站轨道辐射图,从轨道辐射量来看,这在中国指定是个“高级大站”。

但我又想了想昨晚那破败的马可波罗机场,心中便有了点底:不能往高级的地方去瞧,要找那昏暗的角落,应该会在那种地方。

果不其然,在路人的引导下,我终于找到了破败不堪的梅斯特雷车站。那种破败感给人的冲击极其强烈,虽然没有夸张成“叙利亚风”,但其暗沉的破败之意,颇似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小县城的火车站。当今中国的任何一个通了高铁的小县城车站,都能甩这个“意国东北部大枢纽”几条大街。

外观的老旧破败是其次的,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里作为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堪忧。一方面,车站周边散落着许多垃圾,包括大量的烟头。而由于车站的公共厕所是收费的,大概每人1欧元(约合人民币8元),因此许多人便选择了在周边小解,这也就导致了周边吹来的风中,总能夹杂着些尿骚味,不远处的大巴停靠点墙边上的“尿迹”也在诉说着这里突出的“地方文化”。

我简直惊呆了:what?什么鬼?发达国家?文明世界?我是不是飞错地方,到非洲了······

啊,这该死的“西方先进论启蒙思想”·······

(3)

我在车站外捣鼓了很久,一直不敢相信这里就是火车站,因为实在是太破了。因此,我几次三番地向路过的人确认,在得到确切答案后,我终于迟疑地走了进去。

因为故乡是在福建省的发达地区,自有印象起火车站便是高级的服务场所,周边环境宽敞干净,车站主体宏伟壮观,车站周遭充斥着现代科技感,小站设有管理完善的公交、出租枢纽,大站往往设有智能化的地铁枢纽,充斥着现代感、科技感和便捷性,而且厕所免费······

在走近梅斯特雷火车站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故乡车站的画面,对比眼前的发达国家的“区域中心枢纽”,我惊得不知如何表达——从中国福建的车站走到意大利的威尼斯车站,仿佛完成了一次世纪穿越,从21世纪穿越回了20世纪,时光倒流了数十年。

在精神恍惚之间,我手里紧紧揣着有效证件,准备乖巧地通过安检,这是我在中国养成的习惯。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里的车站根本就没有安检,车站不过是沿街的一栋房子,穿过售票大厅就直接到站台了,而且连检票的程序都没有。也就是说,这里的人带刀、带枪、带炸药上火车,都不会有人发现。

哦,这该死的“自由”。

这里的车站里,鱼龙混杂,有熟练的小偷,也有无家可归的难民,还有坐地乞讨的吉普赛人,有很多人席地而坐,还有很多没有买票的人等着“0元乘车”。这颠覆了我以往对“车站”的所有美好印象,只能用一个“乱”字来总结。

在售票窗口买了一张去特雷斯特的票后,我便拖着行李箱上了站台,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不过安检、不用检票就走到站台的“自由感”,心中多少还是有点新鲜感的。但这种随意的像菜市场一样的车站,着实给不了人安全感,于是我便开始寻思着:该不会有炸弹吧?

站在站台上,除了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外,落魄的视觉冲击也在进一步瓦解我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崇拜感:老旧破败的梁柱,长满杂草的轨道,破破烂烂的铁轨,我甚至还看到了用木板做垫底的轨道······我勒个去!

我看了看那破烂的铁轨,又瞅了瞅那被画满涂鸦和刻字的老旧车厢,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发达国家会发达成这样?我在中国听到的为什么不一样?

▲2018年,意大利伦巴迪火车出轨,造成出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枕木”腐朽导致。(铁轨下方是木头底座)

到点后,我便上了去特雷斯特的火车,比起威尼斯火车站里的脏乱差,车厢里显得干净了许多,这也让我的心情好了不少:啊,不拘一格,注重内在嘛!

于是,我颇有情调地掏出手机,对着窗外的农场拍了几张照片,还发在了朋友圈里与众人共享:Molto bella(非常美丽)。点赞这遥远之地的风景,这大概是我最后的倔强吧。

车厢里,前座的一对小情侣在疯狂拥吻,他们彼此抚摸和拥抱,视若周遭无人;车窗外,那广阔的天地之间,显得人烟稀少,透出一种宽广之美。这些新鲜的人文特色和异域风情,都深刻地吸引着我,也让我这遭乱的心,平静了些许。

不过,我的麻烦很快就来了。我一直以为我付钱买票了就能坐车了,可车厢里突然走来了一位检票员,他以抽检的方式抽到了我,但看了我的车票后他直摇头,用意大利语和我说着:Non······devi···

几番交涉之后,我才明白,原来车票在上车前,需要拿到指定的“打印点”打上日期和孔洞,才能正常使用,而没有打印日期和孔洞的票,则被视为无效,票据持有者则会被按逃票处理。因此,我被告知将被处以150欧元的罚款。

▲买完车票,得到车站的“打票机”处进行打孔和日期喷印,只有完成这一步车票才有效。特别“人性化”,也颇具现代感。

这下可亏大了,我明明花了钱买了票了,而且出示了票据,居然还要罚款???于是,我试图解释清楚这件事以免于处罚,我告诉检票员我不知道这里面的程序这么复杂,我告诉他“中国并不这样”,我还跟他介绍了中国人“用身份证就能坐火车”的操作。

我这个来自“落后国度”的中国人的解释,显然惊到了他们,坐在我旁边的老太太则直接拿出了自己的纸质身份证问我:就拿身份证,能做这么多事?(当地还有很多人并未拥有数字身份证,纸卡片身份证仍大范围存在)

尽管我解释了很多,但列车员还是耸着肩问我要罚款。不过,我最终没有缴纳这笔罚款。因为······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