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9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古人是如何使用璜、钺(yuè)、璧、琮的

发布日期:2022-11-19 14:31:30

玉器的出现是远古石器的延续与创新。中国玉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它一经发明,就是作为最高规格的器物使用的,比如祭祀天的玉璧,祭祀地的玉琮,祭祀四方的圭、璋、琥、璜。西周时期的巨著——《周礼》,则将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六种玉器称为“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

新石器时代,我国形成了三大制玉中心,分别是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作为典型的玉器,璜、钺(yuè)、璧、琮都有啥作用?

一、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玉璜

在良渚文化中,玉璜是一种礼仪性的挂饰。每当进行宗教礼仪活动时,巫师就戴上它,它经常与玉管、玉串组合成一串精美的挂饰,显示出巫师神秘的身份。且每一个玉璜都刻有或繁或简的神人兽面图像。

1、玉璜的形状

玉璜大致为半圆形,孔径的长短取决于半璧,文献中有多处关于玉璜形状的记载。如《尔雅·释器》记载:“肉倍好,谓之璧。肉孔若一,谓之璜。”

2、文献所记玉璜的用途

玉璜可作佩饰或礼器,作佩饰时,与其他玉器构成组佩,作礼器时,是祭祀时的重要礼仪用品。文献中亦有关于玉璜用途的记载,如:《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玉璜

3、考古发现

在我国,早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中就出现了石璜。距今5000年左右,璜的使用范围扩大至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如薛家岗文化、凌家滩文化,出土的玉璜规格高,数量多,使用方式特殊。

距今4000年左右,璜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整个黄河流域,在长江流域的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良渚文化,玉璜出土量大,且有制度化的特征。

黄河流域,上游在齐家文化时期才有玉璜出现,如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中游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时代文化中出土大量玉璜,如陶寺墓葬;下游大汶口文化中出土玉璜的墓葬多伴出玉璧、玉镯、玉环。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等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璜。良渚文化墓葬中,尤其是反山、瑶山、福泉山的祭坛墓地,常伴出玉冠形饰、玉锥形饰等。

4、玉璜是巫师身份牌吗

张照根、古方等学者认为璜是史前时期巫师的身份牌。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资料显示玉璜多出土于墓葬,在可鉴定性别者中,女性墓较多,男性墓次之,小孩墓最少,玉璜的拥用或使用人群存在性别、年龄的差异。

史前社会,玉璜主要有3个作用:作佩饰时,常伴出玉管、玉圆牌饰等,良渚文化的玉璜成为复合佩饰的中心玉器;作巫师用玉时,是身份、权势的象征,或者是巫觋(xí)身份标志或祭祀必备玉器,反山和瑶山墓地中随葬玉璜的部分墓主可能既是酋长又是巫师或巫觋(xí);最后,作敛尸玉器,如反山墓地的玉敛葬。

二、古代征伐的见证者:钺(yuè)

钺(yuè)在古代社会化是一种兵器,虽具备一定的杀伤力,更多的却是充当仪卫器。在我国,钺(yuè)是权利、征伐的象征。一般认为,戉由斧演变而来,在“戉”字左边增加偏旁金,即是“钺(yuè)”。

1、大汶口文化陶器中的“戉”形象

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陶器上,有两种不同的图像符号:一种像是对无孔刃器的摹画,另一种像是对直柄宽体穿孔状刃器的摹画。唐兰先生将这种摹画释读为“斤”与“戉”的象形。

2、马家浜文化石钺(yuè)

马家浜文化的石钺(yuè)是工具或者是武器,从崧泽文化开始,石钺(yuè)就增加了礼仪的功能,玉钺(yuè)则从出现起就是权力的象征。

3、仰韶文化陶缸中的“钺(yuè)”

1978年,鹳(guàn)鱼石斧图彩陶缸在河南临汝闫村出土,图案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有人认为这里的“斧”指的是权力的象征——石钺(yuè)。据测定,这个陶缸是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

鹳鱼石斧图形陶缸

4、良渚文化玉钺(yuè)

寺墩遗址、福泉山遗址等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玉钺(yuè)、琮、璧等玉器,反山墓地则为复原玉钺(yuè)的整体形象提供了契机。斧、钺(yu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不仅记录着人们征服自然的艰辛,同时也记录着人们主宰自然的渴望。

张忠培先生认为使用琮、钺(yuè)随葬的人,可能是既掌握宗教祭祀权又掌握军权的显贵;仅用钺(yuè)而无琮随葬者,可能只在军事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势;同样仅用琮而无钺(yuè)随葬者,有可能属于只控制着宗教祭祀权的阶层。

良渚文化钺(yuè)在材质、形制、装饰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

三、祭祀天地的礼器:玉璧玉琮

史前时期,琮大量出现于龙山时代文化中,商代仍流行,周代便少了。张光直先生归纳了琮的6个特征:外方内圆、从中贯通、表面常饰动物纹、多用玉制、也有石制或象牙、出于墓葬。

琮象征财富和权力,而有些玉琮有“敛尸”的作用,如寺墩遗址“玉敛葬”。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苍色圆璧象征天,黄色方琮代表地,琮的外形兼含方圆,是巫师兼酋长的沟通天地的法器。方圆表示地和天,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琮上的动物纹饰表示巫师在动物的协助下沟通天地。

玉璧

“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宇宙观理论是在战国时形成的,但其在史前社会就已萌芽。史前先民认为要更好的生存就得“沟通天地”并占居宇宙的“中心”,这不仅要凭借动物伙伴登天,以“外方内圆”来标识“天圆地方”,更要“窥天观地”,加强巫术视力,从而沟通天人、交际鬼神、辟除邪恶。

《古玉图考》:“今琮皆四方,而刻纹每面分而为二,皆左右并列,与八方之说亦合。”中国有不少古代文献都记载,琮可以用作礼器,用于祭祀。

古史上常是璧、琮连用的,玉璧以内外皆圆的形制为主,中心圆孔有大有小。《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玉璧、玉琮是史前社会最重要的礼器,玉璧的象征意义主要有“圆天象征说”和“财富象征说”,反山发掘简报中就提出“财富象征说”,此后又有学者提出玉璧即“玉币”的观点。但良渚文化大墓不一定随葬玉璧,如瑶山祭坛墓地的随葬品就不见玉璧,“玉币说”有待进一步证明。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璧、琮如何祭祀天地?

反山墓地12号墓出土了一件特别的玉琮,该玉琮壁厚孔小,四个正面都刻有精美纹饰,侧视为琮,俯视则如璧,被誉为“琮王”。殷志强先生称其是“琮璧合二为一的特殊礼玉”。邓淑苹女士由此推测出璧、琮的使用方法:在竖立的琮上方平置以璧,以木棍贯穿圆璧和方琮的中孔,组合成一套通天地的法器。

反山“琮王”

璧琮合二为一和邓淑苹女士的推测极为可信,文献中亦有“璧琮”合称的现象。如《周礼·考工记·玉人》:“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璧琮八寸,以眺(tiào)聘(pìn)”。考古发现中也有这样的琮、璧。琮的这种“合二为一”的特性与阴阳观念中的“交感”思想十分吻合。

来源:腾讯文化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