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4
网站首页 >> 读书 >> 正文

书生报国的中兴挽歌

发布日期:2022-12-25 10:12:04

《帝国余晖》,岳麓书社出版


19世纪的中国历史,五彩斑斓,也惊心动魄,沾满了血腥硝烟,见证了满清政权江河日下的衰朽、腐败和挣扎。自道光朝始,西洋列强不断用鸦片、纺纱、资本、洋枪洋炮、基督教义与威逼恐吓,侵蚀、震慑、亢奋这个已闭关锁国了不少岁月的东方大国。虽然林则徐、魏源之流陆续呼吁国人要睁眼看世界,然长期宗法制统治、民族争斗的中国,对外接连割地赔款,许可西人入内传教布道,行使治外法权;于内却是王权纷争、贪腐盛兴、经济破产、会党暗结……一系列天灾人祸出现,使百姓日益不堪艰难时世的盘剥侵害,纷纷寻找喘息、苟存的机会。不少开明官员、不第秀才、破落地主、穷苦农民、小手工业者,受内心的名利、福禄和事功愿景的驱使,不甘被落寞社会的炎凉、冷酷浇灭。他们热血酬志,踔厉敢死,为了理想,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不归路。


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们选择了“拜上帝教”,用“上帝之子”“天父”“天兄”的名义和迷信,揭竿而起,攻城略地,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意图鼎革政局。江忠源、曾国藩、左宗棠们,聚集在“湘军”旗帜下,用书生报国的英雄气势与果敢行动,历经十余年,翦除内乱,虽最终未能完成中兴宏图,却显现了晚清史上精彩、迷离和苍凉的灿烂一瞬。这些,被王纪卿以纪实的笔墨、开放的心态,写进了《帝国余晖》。只不过他精心勾勒的是“湘军将帅的铁血征程”。


不能否认太平军早期对封建帝制的革命行为,具有摧枯拉朽、加速毁灭的意义。但洪杨入主南京后,阶级等级森严,权贵生活糜烂,朝政纲纪紊乱,爵位乱封,男女分居,《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纲领形同一纸空文。暴力、贪腐、淫逸、疯狂、迷信、内讧倾轧和荼毒百姓,日见兴隆:幼天王洪天贵福回忆其有88个王娘,洪秀全住进金陵王宫后11年不出宫、出行抬轿者达64人,韦、杨大屠杀毙命两万余人,胡乱封王2500多个,李秀成的忠王府让见过大世面的李鸿章惊叹为“平生所未见”的“神仙洞窟”……骇人的数据,奢侈的事实,无一不是建在百姓的苦难、血泪和痛苦之上?这样的政权,让民不聊天,又怎能给老百姓做实事、谋幸福,如何让国家民族真正实现“无处不均匀”?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和中国历史进程,有着其他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反映了部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它借助基督教义,推行神权、王权和蒙昧统治,反对、捐弃儒家文化传统,必然会招致知识分子们的强烈反对。江忠源、刘长佑、曾国藩、罗泽南、王錱、李续宾、彭玉麟、胡林翼、鲍超、左宗棠等先后出现,向洪杨集团展开拼死剿杀,体现了儒家士子的报国情怀和事功寻求。


王纪卿以史为据,以队伍成军先后为序,交代湘军十大将帅的生平起落,刻画他们组织团练,与太平军生死较量、斗智斗勇的壮阔情景。其中表现的湘军大佬群体的书生本色、干将气势和赤子形象,清晰耐读,翔实丰满,让我们在远离战事现场的百余年后,近距离感知了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的历史余温。


平常我们谈及湘军,会即刻想到曾左胡彭,甚至将大多数的荣耀汇集曾国藩。当我们用心去翻读湘军史,却会发现更多少为人知的精彩。尚在曾氏居京做官时,江忠源、刘长佑便募集楚勇出省作战,而且江氏这位湘军的祖师爷、曾氏的道德弟子,向乃师传授了很多实战经验和军事思想。曾国藩办团练之初,有过成大儒和做统帅的矛盾,先是郭嵩焘的鼎力劝说,后得罗泽南、王錱的大力帮助,经过一番“屡败屡战”,方成“圣相抑或元凶”。罗泽南在整训用兵时,推行一系列策略和禁令,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得求买求买、强赊强借,不许调戏、强奸妇女,考核官兵的思想品德素质,建立军事生活民主制度,已有后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把政治思想工作建在连队、现代军队政委工作的鲜明色彩。


湘军大佬中,并非全是湘人,鲍超原籍四川奉节。他们受时代驱使,结成了“扎硬寨”“打死仗”的优秀团队。由于曾国藩是奉旨办团练,他成了名义上的湘军共主。然,不论其有多大的铸造完美人生的决心和魅力,内部也不时出现矛盾、哗变和分裂,形成诸多派系。刚烈的王錱不仅拒绝曾氏欲收作弟子的美意,又遭排斥带老湘营脱离单独作战,英年早逝后,余部又被左宗棠编练为新楚军。刘长佑统帅的江忠源旧部,不断增益,辗转作战,基本上不受曾氏节制。胡林翼打造的鄂军,脱胎于黔军,虽借鉴过罗泽南的湘军营制,但主要活动在湖北,也相对独立在曾氏军权体系之外。


王纪卿挖掘湘军大佬们在战争岁月的传奇色彩,将他们性格上最具特色、给人印象深刻的成分,逐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江忠源年轻时嗜赌近色,但三十而立后,虽时遭艰难,也对国家百姓极尽忠诚,一副真率侠义风采,让曾国藩满是钦敬、感叹。刘长佑与权贵往来,同强敌周旋,或对外交涉,都沉着冷静,不减儒将风范。李续宾在三河一役,明知险境,不惧覆灭,孤军深入,毫不退却,用一身傲骨、一军威武写成了湘军史上最大的悲剧。


这些杰出人物,除无敌骁将鲍超勇猛威慑强敌外,大多原为文弱书生,满腹经纶,曾在科举途中多次铩羽而返。一旦他们成为领军人物,个个都是上马杀敌、下马读书的英雄汉。这一场长达15年的内战,成就了他们的功名人生,凸显了曾国藩的贤、罗泽南的坚、彭玉麟的刚、胡林翼的谋……睿智的左宗棠,更是一个传奇人物。史学界认为,他是自唐太宗以后对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带着棺材收复伊犁,不但在政治上是强硬人物,而且主张外交和军事同时进行,先之以议论,决之以战阵。他从战略外交着想,塞防与海防并重;从实力外交着眼,谈判与武力并举;从务实外交着手,抗争与妥协并用。然,这样一个强硬主战形象,却以为外国不是中国的属国,不必“以中国礼法苛之,强其从我”, 中国政府应按国际惯例接待使节,而不能将外国来使一律看成“贡使”,强求见皇帝要三叩九拜,对于左氏的铁腕、偏激、方圆与孤傲,我们需结合时局背景和社会现实来看待,综观他收复北疆、决战南国、平定伊犁及成为中法战争的主心骨等事迹,自会感叹他有同曾国藩一般的辉煌、曲折与聪明。


王纪卿在描写不同人物的文字中,点染湘军的组建、发展、崛起、鼎盛和裁汰,将早已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精彩片段,铺陈在湘军突起、天下劲旅的壮阔图景中。这不是为地主精英、好战分子唱赞歌,颂功德,而是较集中地重现那一段耕读文化下书生被迫从戎的峥嵘历史。他写他们在军事政治上的智名和勇功,制胜于非易胜之中,也不回避他们的作战失利、投水自刎、惨遭覆灭、疯狂屠城和内部斗争激烈一类的悲屈和耻辱。这些,若非政局混乱、内忧外患,他们也许只能像江忠源一样屡试不中、惨淡度日,如罗泽南一般面对亲人接连罹难的残酷现实,或老死乡野、落寞而终……顶多成全曾国藩做一个醇儒的梦想,让鲍超在绿营无奈地甘当炮灰。历史不容许篡改、另演,我们不能遗忘太平军源于底层百姓、市井贫民,也不能忽视湘军多是农家子弟、耕读士人。他们的厮杀是残酷的、无情的,让后人甚为遗憾、沉痛。洪杨集团腐化淫逸,大肆封王拜相、欺诈黎民,加紧扩展地盘、人口,牵制中央政府主要兵力,引发一群读书人不得不集结亲友乡邻奋力反击,却方便了外敌频仍用兵入侵内地、攻陷京师、屠杀同胞、焚烧胜景。尊重历史,我们应正视湘军的抗击行为,虽属替帝制卫护,但他们始终坚持着保国卫民的理念,而忘记了营造享乐的资本和领地:江忠源奔父丧时靠他人凑集盘缠,刘长佑一件布衫一穿就是好几年,曾国藩在权力顶峰裁撤湘勇……潜在见证了湘军为何而战、战而不屈的历史。曾国藩们试图中兴没落王朝,殊死努力,用心良苦,不啻于晚清史上书生报国的最无奈、最斑斓也最悲怆的时代挽歌。


遗憾的是,王纪卿在《帝国余晖》中,虽用较大篇幅叙述了刘长佑、左宗棠与外敌交涉、征战的寸土不让,而对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仅一笔带过,明显忽略了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曾国藩所具有的、不能短视的重要性。不论他在教案外交上是怎样的输家,但作为洋务外交首家、道义外交名家、军事外交大家的思想和实践,他确有值得大书的内涵和意义,这也是湘军书生顽强报国的一大亮点。

0
来源:红网综合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14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