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9
网站首页 >> 读书 >> 正文

恩怨留与后人说

发布日期:2022-12-25 10:12:16

《铜官感旧图题咏册校订》 岳麓书社出版


五年前的金秋一日,我和几位文友闲聚,聊及铜官窑,顿时兴起,欣欣前往。于是,挤公交,乘小舟,租面的,经过近两小时颠簸,终于来到有千年古镇、十里陶都之誉的铜官。我们见到了一块省府颁发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水泥牌,看到了万绿丛中透露的几许神秘,但没看到唐诗人李群玉所说“焰红湘浦口,烟拙洞庭云”的情景,也没遇上窑火闪烁、车马群集的热闹场面,更不用说同在此设衙主持铸钱的古楚官员不期而遇。遗址犹在,龟缩在林木深处,高墙围起,铁门紧锁。我们不想败兴而归,绕着围墙,欲求一处攀墙而入的方便。机遇偶得,然室内黄土垒积,只能寻来几片破瓦残罐,悻悻而归。


后参与《中华大典·艺术典》编辑工作,中有一分典专属陶瓷艺术,我自然想起铜官窑。编纂方依史为据,易名长沙窑。单论陶窑而言,二者无异,何况长沙名盛远胜铜官已久。我不能遗忘铜官之游,对关涉是处的文史掌故,兴趣稍浓。近获一卷袁慧光校注《铜官感旧图题咏册校订》,为穿插其间的清末民初诸多政要名流的书法吸引,慢慢揣摩,细细研读,又被书中对应的文字同史实触动。


咸丰四年,曾国藩奉旨在湘操办团练,闻知与铜官隔江相望的靖港,麇集小股太平军势力,遂亲督水师,欲成初战大捷,提升军威。怎料一战即溃,损失惨重,铩羽而归。曾氏书生气短,茫然伤心,跳入湘江。幕客章寿麟纵身施救,使之幸免,成就了曾氏后来封侯拜相、覆灭太平天国的生命基础。后来曾氏多有自杀行为,尤其在鄱阳湖口不敌石达开,故伎重演,跳水自杀,众所周知。但其最终练就了“屡败屡战”的心智与韧性,带领湘军文武在晚清政坛,加官进爵。而救命恩人章寿麟,只在曾氏辖区谋得一职知县,未得报恩,屡失肥缺。至曾氏身后,章氏致仕知州,始终未得旧主过多的好处和照顾。展转二十余年,章先生宦意销蚀,告老还乡,途经“手援”曾氏故地,触绪纷来,不能自已,遂画了一幅《铜官感旧图》,写了一篇自记,半述旧事,半发牢骚。


湖湘士子,立身于世,首推功业。长沙人章寿麟(字价人)早年投笔从戎,追随曾国藩,试图成就一番事业,封妻荫子,而结局不遂所愿,曾氏未能“有其义之至当焉,并以念后之君子”。他衡量得失,郁积愤懑,哀命运不济,叹造化弄人,创作图文,传至朋僚故旧,得左宗棠作序、李元度撰文、王闿运题诗,各有玩味。湘军集团相关人物深有感触,又有后世名贤追随前人,或序或跋,或记或歌,或赞或诗,对当年曾氏战败自杀的情况,多有叙述,各有感怀与臧否。


同是曾氏幕僚出身,且为曾氏自杀的见证人,李元度称“价人虽不自以为功,天下后世必有知价人者”,貌似高扬章氏风范脱俗,确是一味挖苦、嘲讽其自以为是“援一人以援天下,功在大局不浅”。陈士杰对章氏坎坷不遇,艰难困顿,稍具同情,也不忘对他欲使天下后世知晓其戡乱大功,潜在齿冷。


左宗棠与曾国藩行事格格不入,常有微词,但对其为人操守、处事原则,多有崇敬。他对章氏有援手之功却仕途平淡,不无悲悯情怀,然对其矜夸伟功、归隐大怨,甚是不屑。曾氏之所以能襄赞中兴盛举,关键在于道德文章之余,极具经世致用的激情与壮怀。其早将生死忘乎江湖,是历史之必然、人力之勤勉,章氏有些言过其实罢了。王闿运善言相劝,“凭君莫话艰难事,佹得佹失皆天意”,且直言曾氏兵败,乃听信章氏舅父彭嘉玉计策突袭靖港,有遗恨寿麟嫌疑。


面对流荡恩怨之情、酸辛之气的图画与文字,很多人不无感伤和苍凉。深受维新思想影响的侯昌铭,写道“喜见凌烟竞策勋,画图谁识故参军”;曾倡导尊孔读经的饶智元,感慨“南征宾客多貂尾,回首山丘总泪垂”……


有着封侯拜相心理的章寿麟,本身不具左宗棠、李鸿章、郭嵩焘一般能屈能伸的大才,只能官运平淡、抑郁而为,留下一轴画、一篇自述,引来各色人物,评说是非,漫议恩怨。湘军内部褒贬不一,而俞樾、张謇、徐世昌、蔡元培等外围人物,亦纷纷抒发不同感想、各自看法。章氏二子章华、章同,做过翰林学士,曾邀名流为其父画卷题款作记,且将相关近百篇诗文手迹,辑成《铜官感旧图题咏册》,于宣统二年(1910)印行,后有1969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出版,但不曾有其他版本问世。


今人本着还原历史现场、恢复铜官古窑、重建历史遗址的文化使命,对《铜官感旧图题咏册》,斟字酌句,进行校注,不避艰辛,仔细推敲,并将作者生平作了概要说明,同时加入了从故纸堆中发现的吴纬炳、袁克文的诗歌,及严复、章士钊的文章,对于我们了解百多年来人文历史对章寿麟是非荣辱的评判,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史料,以及不乏情趣和道理的轶闻。


文化是漫长历史与不同事物的灵魂。作为人文景区,铜官要想让更多的人,重新走进这一片古陶胜地,则需用悠久精彩的传统文化,迷恋、陶醉人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强烈的期待和憧憬,近距离地产生各式各样的欢欣、钟情和恋爱……当我看完《铜官感旧图题咏册校订》,不但清晰地认识了章寿麟悲屈而无奈、苦痛且迷离的心境状态,还更多的是为今天的铜官和铜官人庆幸,它的问世,将是凝聚特有文化、生发魅力的一种良机。在不断远离铜官时,我因这些诗文的缘故,而对其依旧那么亲切,自然也想寻找到重访故地的机会和惊喜。

0
来源:红网综合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