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笑 我的教育实践与思考(连载八)
调整文字大小:

(照片说明:张鹤立女士于2015年出资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办了一场为中国残病儿童进行募捐的大型文艺演出。张鹤立在演出现场朗诵了她自己创作的诗歌《一个教师的自白》)

十、苦苦支撑

  我在外面折腾了一圈,最后无功而返。当我返回永安村自己的幼儿园时,已进入冬季。

  进入冬季意味着什么?首先是生源减少。这时南阳的很多家长,特别是那些郊区的家长,还有猫冬的习惯,到了这时,自己没什么事儿做了,何不在家里看孩子?还要花上几十元钱,把孩子送给别人看,那不是太傻了!

  再说,天这么冷,送孩子的过程,自己和孩子都遭罪,还要起早—前面不是说过,南阳的家长爱睡懒觉,早起一个钟头对他们来讲是很痛苦的事情。有以上种种原因,幼儿园的孩子陆续地减少。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进入12月份以后,情况已经很明显,幼儿只剩了三十个,经济越来越紧张。三十个孩子,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一千元左右,除掉房租、伙食费、水电费、办公费,老师的工资都出现了困难。

  怎么办?第一条途径是增加生源。可到了这个时候,这种愿望真的不好实现。有一天来了一个孩子,大家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孩子的家长声明,只在幼儿园待半个月,这半个月之中家里没有人照看,临时找个落脚点,只交给幼儿园十五元钱。那也够让人兴奋了,增加十五元毕竟也是收入呀。

  可是这个孩子有个问题:坚决不进教室,一进教室不但他自己情绪不好,还影响其他小朋友。让他一个人留在院子里又不放心。这个孩子当时将近五岁,看那样子又精又灵的,怕他自己想办法来个胜利大逃亡,我们就麻烦了。此前,就有一个小朋友表演了一次,那个小朋友叫林贝贝,也就是林海欣老师的侄子。小家伙儿挺有主意,中午起床之后,神不知鬼不觉,自己打开门溜了出去。多亏那个孩子有本事,出了幼儿园,一口气跑回了家。当时把我吓了一身冷汗,要知道幼儿园离他家足足有几公里呢!

  那一次有惊无险,不过让我提高了警惕。我可不想让这部老电影重放,所以让一个老师照看照看吧,反正现在孩子少,老师也能顾得过来。

  第二个解决的办法,就是让某些人歇工,或者另谋职业,或者放几个月的假,孩子多的时候再回来。可是这一点儿我做不到,我在前面谈过,那个画斑马的女孩子,表现如此不堪,我还说不出辞退人家的话,何况目前这几位,大部分都不错,即使个别的有些问题,好像也没有那么严重。唉!这个方案就推翻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节约开支。其实我们已经够节约了。幼儿园整个没有取暖设备,要说不冷是假的,老师们备课、写字卡,都在手上哈几口气,暖一暖,再接着写。有几个人手早就冻了,先是红肿,后来溃烂。这几个人里也包括我。我在东北从来没有冻过,不是说那时手未曾因为寒冷而疼痛,而是说我的手从来没有红肿和溃烂过,红肿是我给弟弟帮忙时,早晨骑自行车顶着风向北运动,感觉到一阵刺痛,下车的时候一看,手已经变了形,就这么快。如果后来不再继续受寒受冻,还有恢复的可能,偏偏我们幼儿园屋里屋外一样冷,根本没有恢复的机会,再加上那时好多活儿都必须自己动手,所以越来越严重,居然从关节处裂开一个个血口子。

小时候听人家控诉万恶的旧社会,总提到手和脚冻出的血口子像小孩儿嘴,那时还不了解,这到底是哪番情景。现在终于明白了。

  到了晚上就更不用提了。那时我还睡桌子,被褥也有限,薄薄的一层铺在上面,只觉得冷气呼呼地往上钻,我一宿宿的当团长,冷得穿着衣服睡觉。本来我这个东北人,在东北习惯了睡火炕,或者是睡在有暖气的屋子里。现在这两者都没有,就感觉格外明显。何况我从东北带过来的被褥都比较薄,不像河南当地人家,早有这种准备,褥子被子不仅用的棉花好,而且软软的,厚厚的,看着心里都暖和。

  我还有个体会:东北和河南的冷法不一样。东北别看温度低,风也硬,刮到手上脸上真有点儿刀割一样的感觉,可是那种冷法,冻皮不冻瓤;而河南的冷,却是透彻骨髓。

  这种情况让海欣发现了,她给我送过来一床被子。这床被子很解决问题,以后躺在“床”上,才稍稍敢把腿伸一伸。

  还有一个节约的办法,就是尽量压缩伙食费。但又不能不让孩子吃饭,还不能让孩子吃得太差,怎么办?我亲自下厨,一方面省了厨师的工资,另一方面还可以精打细算,能省点儿就省点儿。

  还有一个方案,就是针对中小学生办晚间补习班。不是有些孩子不爱做作业,或语文、数学不过关吗?而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又干着急没有办法;我们可以给他们办辅导班同时收点补课费、辅导费。

  办法真是逼出来的。我们又开始行动了,又开始让南阳山河一片红啦。还好,有一定的效果,晚上有几个孩子分头来上课,有补数学的,有写作业的,有补语文的,虽然每人每月只有十几元钱,不过也可以解燃眉之急呀。这项工作就由海欣来承担。

  这时我又一次感觉到了经济压力的滋味,而且此时的压力与以往不同。以往我有压力是没钱打广告,没钱买设备,或者我自己需节衣缩食;而现在,我要让别人和我一起节衣缩食。更严重的是,我必须考虑给大家发工资,不然老师们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你怎么好意思让人家空着手回家,即使是人家嘴上不说。

  此时我才第一次尝到当老板的滋味。看来老板不分大小,面对的问题和压力往往是相同的:资金问题是大家都不能回避的,员工的工资是必须考虑的。所以说我那时真有点儿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这时我开始后悔,开始在心里指责、痛恨自己。我悔的是什么?就是不该花的钱乱花。如果唐河不用去那一千多元的储蓄,何至于此;如果平时把一元钱当成十元看,把十元钱当成一百元来对待,又何至于此。

  看来人犯错误就必然受惩罚,我现在就在接受这种惩罚。这也对,因为人往往这样,不痛不痒的事情,他的印象就浅,就记得不牢,刺激就小,不能引起他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批判,以后他还可能重犯。而刺激比较强烈,打击和挫折比较大,有利于这个人痛定思痛,痛改前非,以后的路子会走得稳一些,以后的错误会犯得少一些。不过我这个人,属于没记性的那种人。特别是最开始阶段,出现问题还没习惯进行深入透彻的反思,轻而易举就把自己放了过去,于是类似的错误就还会重犯。在后来,我的确又做了几次这样的傻事错事。盲目地投资,一次次碰得鼻青脸肿,抱头鼠窜,那打击那失败,纯属活该,谁让我不接受教训呢。

  而此时此刻,我的压力、焦灼、紧张就更是罪有应得。不过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儿,没意识到这是我自身心理模式、思维方式造成的一种必然,我还只停留在感性的自责上。

  就在我郁闷、打转儿的时候,看到了房顶上有一些废铜烂铁。我眼前一亮。说起这些废铜烂铁,还有点儿来历:那是我们搬到此处不久,做玩具剩下的。在原来的院子里,我们根本没有玩具,到这个院子之后,想改善一下办学条件,给孩子们来个秋千和转盘。花钱买吗?想都不敢想。正好我老爸在此,他出个主意:买一个缠电缆线的大线轴,这个线轴两边各有一个圆盘,直径在两米左右,再加个支架,放上轴承,再用钢筋焊几个靠背椅,转盘就做成了。同样的靠背椅用绳子拴起来,就成了秋千。这样的工程完了,剩了点边角余料,当时没想到怎样处理,就暂时放到了房顶上。现在我要把它们派上用场了,把它们换成钱,用来度日了。

这些东西都进了废品收购站,我一共换来十元钱。

  你看,没有预算、缺少计划的盲目投资,和缺少一定的资金储备,将带来多么大的压力。不过好在此时此刻,我们还是初创阶段,规模小,档次低,容易调头。一个团队,一个企业要犯错误的话,最好是在企业弱小的时候。为什么?因为这时候还好调整,还好治疗,这就好比小朋友摔一个跟头没关系,爬起来拍拍土,该干什么干什么。对成人来讲就不行了,动不动骨折了,脑震荡了。那就麻烦了,甚至无药可医了。

  有一些名噪一时的企业突然间崩塌,从此不复存在,或者一蹶不振,我想这和他们此时的庞大和相对的成熟有关系。假如他们在企业的童年,也经历过比较多的失败和教训,是否这种抗击打能力会强一些?巨人集团突然间垮掉,是不是与他们发展过于顺利,没有一系列看似微小却意义重大的失败有直接的关系。

  这个冬天显得很漫长,很沉闷,就连天气也像和人闹别扭,每天不阴不晴的,让你的心情特不开朗,特不豁亮,好像到处都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困惑。可不是嘛,在两个季节彼此交替,此消彼长的时刻,是最困惑的时刻,是最矛盾的时刻。人是这样,天也是如此。

  不过还好,我们的教学没受到太大的影响,我们有几位老师教学方法也掌握得不错,那时已经在使用“文中识字法”,这种方法是把陌生的语言材料先直接发给孩子,让孩子自读,读的时候如果遇到障碍字,可以把它跳过去,也可以把它猜出来,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把这些障碍字圈起来,再编上序号。接下来老师会进行范读,或者是师生同读,这个过程读到障碍字的时候,教师再把它们提到黑板上,进行敲打照应,接下来孩子可以进行朗读比赛、朗读训练,然后进行找字游戏,也就是教师呼序号,看哪个孩子最快找到序号所对应的字,并把它读出来。

  这是个较量、比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所以孩子们都不会放过。他们使尽浑身解数,注意力高度集中,你找得快,我比你找得还快,而找到一个字,就好像在捉迷藏的过程中,找到一个藏在隐蔽处的小朋友一样,非常开心,充满了成功感。

  我们老师运用这种方法,特熟练、特有效,所以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拥有了阅读能力。

  这个方法,其实也不是此时创设的,它产生于教育我女儿的过程中。当她识字量逐渐增加,可以初步阅读的时候,我就让她用这种方法,解决里面少量的障碍字。把读物给她,让她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还要先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分析判断,或者用兄弟互认规律把这个字的读音找出来。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我就让她把这个字圈起来,然后我可以找个时间,给她把故事读一两遍,这个时候她会自觉地关注被圈起来的字,并从我那里发现它的读音。这种方法就是文中识字法的雏形,其中还有“猜测推断法”的参与。

  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效果很好,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快速进入独立阅读状态,大量获取信息,而且还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胆量和自信。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孩子在阅读中,会体验到成功感,品尝到运用自身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快乐。还有,这种方法讲究加速度、高容量,30分钟,孩子可以读几篇故事或寓言,这会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体验欲,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而读的过程,孩子主要依靠自己,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能力,而进一步建立信心增加胆量。

  用这种方法让孩子读得多了,那么他们读的能力自然得到了训练。而能力强了,就读得流畅,可以走进文字内容,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这故事、寓言讲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从而增进理解,使兴趣能力习惯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的孩子恰好进入这样一种状态,这是在冬季唯一值得庆幸的地方。

【凤凰华人资讯网综合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