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3
网站首页 >> 海内海外 >> 正文

我不挂帅谁挂帅

发布日期:2014-01-30 00:00:00

我不挂帅谁挂帅
——谈《穆桂英挂帅》的改编

       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的剧目中,三国戏、水浒戏最多,其次是杨家将的戏。杨家将虽见于正史,戏曲舞台上演的故事多为民间传说,饱受战乱之苦灾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对民族英雄特别热爱,杨家将的故事通过戏曲、曲艺的传播家喻户晓,没有文化的农民看戏听书受到爱国主义的教化,又不断丰富、创造着杨家将的故事,杨家将的戏扎根民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
       杨家将众多英雄人物中,有一位最受观众喜爱、最具传奇性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她出身草莽,美丽多情,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具有胆略和帅才,统帅三军,每战必胜,使杨家将于衰亡中重振雄威,保卫了宋朝半壁江山。从《穆柯寨》到《大破天门阵》、《破洪州》,展示出她勇猛无敌的飒爽英姿。
       在我的童年,在故乡的农村戏台上,我看过好多杨家将的戏,其中就有怀调演的《杨文广征东》。当时是日本占领时期,乡民对抗击侵略而战而死的杨家将更为崇敬和热爱,看戏时观众的强烈反映留在我的记忆里。1953年冬河南商丘人民豫剧团来南京,我看了马金凤演的《老征东》(即怀调《杨文广征东》)中《接印》、《出征》两场,唤起我童年看戏的记忆,我激动得热泪滚滚。
       当时改编这出戏不是领导交的任务,是个人创作。这出戏浓缩了杨家将几代的历史,是一曲杨家将壮烈战史的悲歌和颂歌。佘太君永远不老,杨家将代代出英雄,永远为国而战,穆桂英永远是百战百胜的三军统帅,五十三岁还要挂帅出征。这就是我重新改编《穆桂英挂帅》所要表现的,是这出戏的艺术个性和特色。个性和特色是一出戏的生命。
       改编前的豫剧《老征东》庞杂冗长,演到《挂帅出征》只是戏的前半部,后半部写穆桂英兵伐辽东,与安王交战,安王有个女儿安金娥,武艺高强,阵前生擒杨文广,强逼成婚。还有一位黑风大仙,能呼风唤雨,大败宋兵,杨思乡阵亡。最后穆桂英亲自出马,破了妖法,刀劈安王,安金娥归降,得胜还朝。我果断地把后半部戏全部删去,写到《挂帅出征》为止。戏中杨文广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却有个妻子乌金绽,我把乌金绽改成妹妹杨金花,一双小儿女可爱得多。另外在第三场《比武》一场中增加了寇准这个人物,因为寇准和杨家的关系密切,在宋王面前为杨文广说话,推荐穆桂英挂帅。
       剧名改为《穆桂英挂帅》。戏的主要矛盾在杨家内部展开,辞朝还乡而忠心不退的佘太君,为了“大宋江山和黎民”主张接印挂帅;戎马半生的穆桂英因朝廷昏庸,奸椄当道,杨家将战死沙场,心灰意冷而不愿接印挂帅。祖母与孙媳之间对“挂帅出征”不同态度、不同的内心活动,掀起惊心动魄的感情波澜,带出了杨家将几代人浴血疆场的悲壮历史。
       第一场《晨省》,佘太君先上,一大段唱叙述杨家将战死疆场的历史,六郎三关丧命后辞朝还乡已二十余载,这出戏一开始便把观众引入一个没有看过的戏剧情景中,表现出杨家辞朝二十年后的安居闲适生活,营造一种苍凉、衰落、感伤的气氛。
       波澜骤起,传来辽东安王入侵犯境的消息,关心国事的佘太君要派人进京打探,文广兄妹争着前往;穆桂英担心文广惹事生非,闯下祸端,进行阻拦。佘太君同意文广兄妹前去,“咱让他九龙门外走一走,管叫那满朝文武吃一惊。咱杨门并未绝了后,一代更比一代行。”这是穆、佘矛盾的开始,也是为《接印》一场矛盾展开的铺垫。
       《进京》是过场戏,文广、金花兄妹来到汴梁,得知校场比武选帅,赶去观看。第三场《比武》,用最简练的手法处理,把剧情推向文广向宋王“表家乡”,是这一场戏的高潮。记得多年前看豫剧名小生徐凤云演杨文广,唱这一段“表家乡”时激昂慷慨,字字铿锵,唱到“穆桂英她是我的娘”,掌声雷动,剧场内像炸了一样。
       《接印》是全剧的高潮。文广夺来帅印要母亲挂帅出征;穆桂英不愿挂帅,要绑子上殿请罪,交还帅印,女儿金花搬来佘太君将她拦住。穆桂英和佘太君对接印挂帅的不同态度,是这一场展开的主要矛盾。穆桂英在太君的劝说和精神感召下接下帅印,她还在矛盾、还在犹豫……这时聚将钟敲响,号角声震,战马嘶鸣,让她回想起当年驰骋沙场、勇猛杀敌的情景,激起壮志豪情,她知道,只有她能当此重任,于是唱出“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第五场《出征》和第一场《晨省》相呼应,强烈对比,杨家将从辞朝还乡的衰落、安闲中再统三军、重振雄威,要有大气势,要威武雄壮,为穆桂英的出场营造气氛。这场戏基本按照老戏的情节,唱词作了大量删减和重新改写加工。从穆桂英出场的大段表述,升帐、训子、嘱夫、到号令三军后起程出征,主要是穆桂英一个人的戏,唱一百一十二句,把豫剧以唱工为主的特色发挥到极致。穆桂英的三大段唱,唱出她的身份、气度、气魄,唱出她的内心活动和感情,在叙事中抒情,抒爱国之情,母子之情,夫妻之情。这一场被吴祖光称为“大手笔”的“余波”,是杨文广骄傲轻敌、桀骜不驯,穆桂英斩子训子的情节,牵动了全家人的感情,非常感人。出征前作为妻子的穆桂英对杨宗保的嘱咐:“你不是三战铜台的杨宗保,我不是大破天门的穆桂英。这一番到了军阵上,咱老夫老妻可要并马行。”浓厚的人情味感人至深。最后一场是一首长歌,是一首对杨家将和穆桂英的颂歌!
       经我改编的《穆桂英挂帅》于上世纪1954年4月在南京首演,两年后,洛阳豫剧团进京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戏剧大家吴祖光连看三场,记住全剧的唱词,接连发表两篇文章给予极高评价,使这出戏轰动京华,万众争看,好评如潮。祖光先生是《挂帅》的真正知音,他从看戏时的感受提高到理论高度,文章中说:“它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物心理刻画处处震撼观众的心灵。”“剧本的结构组织方面,达到了一般传统戏曲剧本少有的高度的精炼程度。”他看出了这出戏的独具特色,是“剧中人物性格刻画生动而又完整”,他指出这出戏的主要矛盾是“佘太君的坚强好胜和‘忠心不退’,穆桂英对朝廷的灰心和对儿女的关切”。他认为“唱词写得非常精彩,通俗易解而又典雅优美、声调铿锵”。
       经过50多年的时间考验,《穆桂英挂帅》成为留在中国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1959年庆祝建国十周年之际,以65岁高龄,移植改编豫剧《穆桂英挂帅》。梅先生对原作是尊重的,演出说明书上有豫剧改编者的署名,在他写的《我怎样排演〈穆桂英挂帅〉》一文中,特别说明是从“豫剧移植到京剧中来”,“它的内容和豫剧剧本基本相同”。因为各剧种的程式风格、特色不同,为了适合京剧的艺术要求,表现方法,对剧本作了变动和增删。
       我没有看到梅先生的演出,后来看过的是梅葆玖、李胜素、董圆圆照梅的路子演的穆桂英。梅创造的五十三岁的穆桂英溶青衣武旦于一身,刻画人物的复杂心理和感情,完美的塑造了全新的穆桂英形象,与豫剧马金凤演的穆桂英可称双峰并立。京剧《穆桂英挂帅》是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赶写赶排出来的,演出获得成功,可是没演多少场梅先生在一年多后因病去世,还没有对剧本作进一步的修改、加工和提高。京剧演出本内容虽与豫剧剧本“基本相同”,但有几点值得商榷。
       这出戏是一曲杨家将壮烈历史的悲歌和颂歌,主要是写杨家将不老,代代出英雄,永远为国而战;不是写忠奸斗争、与宋王的矛盾;而是通过穆桂英和佘太君在对待“挂帅出征”的不同态度,展开人物性格刻画,内心的斗争,激起感情波涛。
       梅先生在《接印》一场是照这个路子和要求演的,使这场戏成为全剧的精华,梅派的经典。京剧本虽然注意到了对杨家将历史的叙述,增加了天波府被王强所占,杨文广拉开当年令公的铁胆弓的细节,但缺乏像豫剧每场戏都有震撼观众心灵的高潮。
       豫剧的唱词通俗易懂,乡土味浓郁。改编者为适合京剧的风格,唱词有些文雅。每一个剧种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局限。京剧传统深厚,流派纷呈,表现手段丰富。梅先生充分发挥京剧的优势,完美的创造了全新的穆桂英,为京剧留下最后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梅若多活几年,一定会对剧本进行不断的修改加工,发挥京剧的优势,更精炼,更有特色,使每场戏都精彩。■

来源:默认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