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0
网站首页 >> 凤眼天下 >> 正文

神奇!06年贵州洞穴发现两台美国发电机,已发电80年,还在运转

发布日期:2023-02-23 11:10:58

 2006年,在贵州某深山的一个洞穴中,有村民发现两台美国“古董”发电机。

一般发电机,即使有人维护,使用年限也就十来年。令人称奇的是,这两台发电机始建于1942年,早已锈迹斑斑,却至今还能正常运转!

 
大家不明白:在一个地理环境如此复杂、偏僻的山洞里,怎会有如此先进的发电设备?
这两台美国发电机,到底是干啥用的?它们如何能在无人维护的状态下,运作数十年之久?

 
这两个老古董背后,映射的是一段让无数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惨痛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开始侵华战争。纵使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但东北、华北等地还是相继沦陷。
当时,中日两军差距最大的是军工业——它影响着军队的战斗实力——而电力,又是军工业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只有电力供应充足,武器装备的质量和产能才能跟得上。

 
那当时我国的电力供应情况怎样呢?
说来让人扼腕叹息。
1912年,孙中山先生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晚清政府268年的腐朽统治。但随即便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其后的二十余年,国内又经历了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国共内战,可谓是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工业进展缓慢,最基础的电力供应,更是惨不忍睹!

 
据《中国电力工业》记载,当时,我国全国发电总量仅为136.59万千瓦(不含台湾,且东北地区的49.30万千瓦,已全部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
而国土面积仅为中国1/25的日本,同期发电量已达到357万千瓦,是中国的3倍还多。
在这样的电力供应悬殊下,两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和装备配置差距,可想而知!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那时的侵华日军武器装备就已经领先国军一个时代。

 
比如,在日军甲种师团中,人数2万人,就装备有48门压制火炮。
除此之外,还有上万步枪、几百挺轻重机枪,更别说几百具轻重掷弹筒,和各类型的步兵炮、战防炮、山炮等。
而同期的国军甲种师团呢?
人数满编也只有10000人,仅为日军一半;装备数量上,更是只有日军师团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从当时的装备数据上讲,三个国军甲级师团,才能有一个日军师团的战斗力,这还没考虑,许多国军师团存在装备不足、人员不足的情况。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以国军败退结束。
这次战役,虽然破灭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但也告诉我们:如果再不解决电力供应,再不改善国军装备水平,无疑是螳臂当车,罔顾军民性命!
所以,当时国民政府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寻思新的发电方式,完善基础发电设施。
只有如此,我们才有希望扭转战局,救民族于危亡!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许多重要工业设施,也向西南大后方转移。
当时,贵州地区使用的是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需要消耗大量煤,贵州地区虽矿藏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极高,在战争环境下,很难保障前线需求。
1939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决定利用当地的水利资源优势,筹建一个水力发电站——天门河水电厂,彻底解决供电难题。
要建水电站,首要任务是找到发电机。可当时国内根本不具备生产这类发电机的技术条件。
国民政府召集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商讨,最后确定,使用美国GE公司最新研发的一款水利发电机:封闭式、伞式、三相交流发电机。

 
这种发电机,带有高低发电、继电及自用屏电壁六块,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算得上十分先进。
在日本轰炸珍珠港之后,我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很多,是抗法西斯同盟,采购电机本身不成问题。
但却有一个非常棘手的情况:采购之后如何运输?
1941年底,日军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
这意味着,电机在从美国运输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之后,要改用空运的方式运往国内。而这中间,得经过喜马拉雅山脉,地势高度已远超运输机能爬升的高度。

 
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怎么将重达100吨的发电机,运回国内呢?
1942年,为保证军备物资运输,赢得二战亚洲战场的胜利,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国际运输线:
他们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部,一个形似骆驼背脊的山谷凹处,打通了一条全长500英里,最高海拔达7000米的航线。
这两台发电机,就是由美军空军少校卡尔,经这条航线,亲自运送至昆明,再秘密送达贵州。

 
这次运输,创下了当时中印空运史上,重件运输的最高纪录。
这条航线,也成了后来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

 
发电机送到了,可在战争环境下,修建如此大型的水电站,并非易事。
面对日军的频繁轰炸,国民政府最需要考虑的,是水电站的安全问题。
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部分工厂,都会选择修建在隐蔽性较好的山区,可水电站这么大,建在哪儿才藏得住呢?

 
贵州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分布着许多天然溶洞,中国现今最长的溶洞也在贵州。
在考察了这一地理特征后,专家们提出利用独特的溶洞地貌优势,保护电站!
他们把电站位置,定在桐梓县娄山关镇独石村天门洞西侧。
整个水电站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配电室,建在地面;下部是主电机房,建在溶洞中。

 
总工程师陈祖东带领当时国内顶尖的五所大学的高材生们,将几个天然大溶洞打通,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室!
地下室采用拱券顶结构,青石砌成,整体上恢宏大气、十分壮观。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座古代地下宫殿。
最重要的一号、二号发电机组和水轮机,就安置在这里。
地面建筑部分,为了安全起见,工程师们将其修建得非常不起眼。从远处看,就是一座破旧的红砖房子。

 
不过“破旧”只是外观,为了达到防御效果,整个建筑都经过精心设计。
比如,红砖不是用普通粘土、页岩、煤矸石烧制,而是混入糯米,增加其稳固性。
当然,用糯米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当时建筑材料十分匮乏,交通运输十分受限,工程师们连水泥都很难弄到,就只能自创材料去代替。
这也侧面反映,建造任务之困难,建造者们只能集智慧和巧思,去克服道道难关。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人们再次来到这座宏伟的水电站,厂牌上“天门河水电厂”六个大字,还清晰可见。
两座像巨型水桶一样的发电机,并排伫立,依稀显现出当年的风采。
只机身上一层厚厚的灰,以及若隐若现的英文字,在隐忍地向人们述说,当年那段厚重的历史。

 
当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两台发电机,居然还能正常运转时,更是感佩于当时专家和工程师们的技术和精神。
连生产发电机的GE公司,得到消息后,也感到惊讶。他们甚至一度想花重金,回购这两台机器。
但于我们而言,这两台发电机除了其实用价值,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以及一种民族魂的体现!
历史的长河向前,很多往昔的人、事、物,都掩埋在滚滚岁月中;
但一些事物,哪怕经过数十载的洗礼,也依然散发着它的独特光芒!

 
如今,我们的祖国已十分强盛,甚至有了不少像三峡水电站这样举世瞩目的工程,供电早已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两台发电机也终于可以放下它们的历史责任,承担起另外一种宝贵的使命。
2006年6月,天门河水电厂旧址,被列入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第一个地下水电站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国人开放。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
为了民族独立,曾有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也有无数前辈在背后默默奉献。天门河水电厂的建成,是他们用艰苦卓绝的奋斗,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换来的;人民如今幸福的生活,也是他们用身体、血泪和智慧换来的。
我们唯有珍惜当下、紧跟时代、把握未来,才能真正对得起,先辈们的这一份牺牲和奉献!

来源:李砍柴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