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茂清
「文革」前《家》在神州大地广为传播时,追星族中就有传扬:巴金写的是自己家里的人和事,《家》中的主人公之一觉慧,就是巴金本人。
读者的传扬并非空穴来风,但也并不全是。
《家》写的是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史,巴金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度过了十九年,熟悉所描写的那些人物和生活,他与这些人朝夕相处,爱过他们也恨过他们。
在开始酝酿《家》的架构时,那些熟悉的面庞及其与之相关的事,就浮现在了脑海中,有主子,有下人,还有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后来,这些人和事争先恐后涌向笔尖,《家》中的多个人物,显现了家里人的影子。
巴金自己最有发言权,请看他在《家》的《前言》、《后记》,以及《忆》、《谈自己的创作》等中的话:
在克明、克安、克定三个长辈的身上,有不少我那三个叔父的东西。
在《家》里,觉民很像我的三哥(尧林),在觉民身上有我三哥的东西。
琴出现了,这是我的一个堂姐的影子。
我还想谈谈陈姨太,我写这个人物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另一个真实的人,那就是我祖父的「黄姨太」,她的确是一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女人……
巴金在一九三七年二月写的《关于〈家〉》中说,祖父是《家》里两个真实人物之一。
他说:虽然「五四」运动已经发生,高家仍是祖父统治整个家庭的时代,高老太爷就是封建统治的君主。他是我的祖父,我如实地描写了我的祖父,一个「我说了算的」专制家长。
家里的祖父与《家》中的祖父高老太爷有哪些相同之处呢?巴金写道:
一家人都得听他的话,处理年轻人生死大权也捏在他手里;
用钱买来的年轻女人,在他的眼睛里也只是他的财产的一部分,他可以随意赠送朋友;
他的钱只会促使儿子们灵魂的堕落,他的专制只会把孙子们逼上革命的道路;他创造了这份家业,他又来毁坏这个家业,至多也就只做到四世同堂的好梦……
关于巴金自己,他否认读者所说的:巴金就是觉慧。但承认「我也许像觉慧」,他在《谈〈家〉》一文中如是说:「我们三兄弟跟觉新、觉民、觉慧一样,有三个不同的性格,因此也有三种不同的结局。」
他还说,我有过觉慧在他的死去表姐的灵前倾吐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
《家》中的觉慧的出路,正是巴金所走路的写照。巴金写道:这梦魇无情地摧毁了许多年轻人的灵魂,我几乎也成了受害者中的一个。然而「幼稚」和「大胆」救了我。在这一点我也许像觉慧。我凭着一个单纯的信仰,踏着大步向一个目标走去:我要做自己的主人;我偏要做别人不许我做的事……觉慧也正是靠着他的「大胆」,才能够逃出那个正在崩溃的家庭,寻找自由的新天地。
巴金创作《家》的动机之一,是试图用小说的形式,唤醒大哥李尧枚摒弃「作揖主义」,勇敢地面对生活,不至于被封建大家庭吞噬毁灭。所以打算「用大哥作模特儿写觉新」,使更具感染力。他将此打算告诉了大哥,大哥很赞同。
开始写《家》不久,传来了大哥服毒自杀的噩耗。巴金痛苦万分,彻夜未眠。经一整夜思索,敲定了《家》的全部结构,决定把大哥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塑造《家》中的觉新,以他为主线串连全书。
巴金的多篇文章里,有过类似的说法:
觉新是我的大哥,他是我一生爱得最多的人。
觉新是我大哥的写照。
觉新是我大哥的化身。
第六章的小标题是《做大哥的人》,这不是巧合,我写的正是我大哥的事情,并且差不多全是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