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拥有千年历史的中国黄酒 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发布日期:2023-07-13 14:42:18

酒中极品,坛里玄机

带着那股醇香、飘着那缕神秘

中国黄酒在历史的风起云涌中

处处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本期,我们将带你走近

人类最古老的酒之一

黄酒

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国粹。

黄酒的历史远在白酒之前。通过对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陶器分析发现,9000年前(新时期时代)已有用大米做的酒。黄酒的起源就来自于谷物酿酒,采用的是双边发酵法。这一研究表明中国酿酒物质起源的根本所在。

可以说,中国黄酒从早期米酒到成熟黄酒的发展一走就是上千年。唐代之前的谷物发酵酒,还不能称之为黄酒,因为那时的谷物酒还处于低级阶段,远没有达到现代黄酒的品度。

北魏时期,《齐民要术》记载了当时12种不同酒曲和20多种酒的酿法。比如,该书将酒曲分为笨曲2种、神曲1种、白醪曲1种,并提出了酒曲的“五色衣”概念,通过观察酒曲黑、白、黄、绿不同色彩,了解微生物发酵状况。

唐宋时期,是中国酒真正的技术变革时期,黄酒也正是这一阶段得以发展的——唐朝出现了煎酒、榨酒这两种技术,让酒的风味百倍胜于前朝。

最终在元朝时期,中国发酵酒的酿造基本摆脱了浊酒的困扰,进入了黄酒的阶段。酒呈黄色或红色,或赤黄色、棕黄色,这是因为在酿造、贮藏过程中,酒中的糖分与氨基酸发生反应,形成了这样的颜色。黄酒发展到这一时期已经接近巅峰。

现在,黄酒也有南北派之分,北派黄酒以陕西代县黄酒、山东即墨黄酒等为代表,通常使用黍米(也叫大黄米)酿酒,以浓郁的甜型黄酒为骨干,色重味重,酒体厚实。

南派黄酒以绍兴黄酒、石门库黄酒和客家娘酒等为代表,酿制原料一般用糯米,以清爽的干型黄酒为亮点,讲究色轻味醇,酒体细润。

黄酒酿制的过程复杂而微妙,但是总的来说,分为九步:浸米、蒸饭、拌曲、酝酿、开耙、酿熟、上榨、煎煮、装坛。几乎步步都是为了发酵能够更加完美。

拌好酒曲的米在大缸里酝酿,此时微生物开始让它产生了奇妙的变化,这也是析出美酒的关键。

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并不活跃,但其发酵却近乎完美。一旦气温较高,酵母会自溶,便会释放出不利于酿酒的成分。

接下来,我们会对酿造的三个重点:原料、开耙、时间,进行简要介绍。

酿造黄酒的主要原料是稻米。

水稻家族非常庞大,白米饭、糯米、黑米、胚芽米、糙米、血糯米、粳米、籼米、寿司米、印度香米等都是这同一个物种。

当谷粒中的淀粉接近100%都是支链淀粉时,稻米就叫做糯米,这支链淀粉便是糯米黏牙的根源。

在植物学上,水稻可以被分为2个亚种,籼稻和粳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籼稻谷粒长,粳稻谷粒短。

一般来说,粳稻种植的区域比籼稻北,旱作更多,黏性也更高。相比于糯米,籼稻和粳稻的支链淀粉含量分别只有80%和85%。

支链淀粉分支众多,吸水快,不易糊化,酿造的酒中水溶性成分多,口味醇厚,因而糯米是制造黄酒的最佳选择。

当然,黄酒的酿造还离不开曲的糖化和发酵作用。曲可分为小曲、酒曲以及红曲,不同曲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从而酿出各地不同特色风味的黄酒。

开耙,指的是发酵期间的搅拌冷却,其作用是调节发酵的温度,补充新鲜空气,以利于酵母生长繁殖。

而掌握开耙技术的人,即“酒头脑”。开耙时,他们会用听、嗅、尝、摸4种方式,来辨别发酵的老嫩。

经验丰富的“酒头脑”,有时比任何现代化的仪器还要敏锐。因此,即使在科学技术几乎可以控制一切的今天,很多酿酒厂的这一步仍然凭借手工。

听觉、触觉等经验的积累,对于每位“酒头脑”而言,一年只有一次,错过了,便要再候一年。加之每年的气温不一样,原料也不一样,没几十年的慢功夫,绝酿不成一缸好酒,也成不了好的酿酒师。

时间

新酿成的黄酒,其生命远未结束,还在与时间的慢跑中,慢慢积淀、成长、变化。

在光阴的流逝中,黄酒的酒精度在慢慢下降,而酯香在一点一点增加。这种反应只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而非高温高压所能达到。

岁月弥久,渗入了光阴的黄酒,颜色会渐渐呈现迷人的淡黄色,也越来越浓香,日臻完美,最后成为极品。

黄酒是与时间慢跑的艺术,在微醺之外,时光的间隙中,缓慢成长,从豆蔻年华到风华绝代,需要一点一滴的美好,方能积累而成一杯美酒。

来源:科普中国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