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行散记
李大西
2025年4月1日,回国扫墓期间,应邀到潮州访问。
潮州市作为历史上潮州8县的首府,她的深厚历史底蕴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造访。
千年情缘-再游潮州
潮州最令人魂牵梦绕的是她与韩愈的千年情缘。可以说,她是一座活着的韩愈历史纪念馆。一千多年前,韩愈因忠言直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此时的潮州尚属岭南蛮荒之地,韩愈迅速投入地方治理,除鳄患,兴教育,修水利,释奴婢,移风易俗与礼法教化开启了改变潮州的篇章。潮州百姓为纪念韩愈,将笔架山改称 “韩山”,恶溪改称 “韩江”。这种 “山水易姓” 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体现了潮州民众对其功绩的高度认可。潮州纪念韩愈的韩文公祠,千年祭祀烟火不断,是历史最悠久的韩愈纪念建筑,也是潮州文化的核心地标。
到达潮州,我们首先看到是潮州母亲河韩江。江水滔滔,承载着潮州的悠久文化,不时有浪花飞起,仿佛是在诉说着韩愈的传奇。跨越韩江的古桥湘子桥,游人如过江之鲫,熙熙攘攘。湘子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漫步湘子桥,浮桥的十八梭船随波轻晃,发出撞击水面的轻响。桥亭的嵌瓷浮雕中,韩愈与八仙共列,成为潮州人心中的文化符号。
我们坐上了满载地方风情的人力三轮车,漫游潮州老城。潮州古城的灵魂,藏在 23 座明清牌坊中。牌坊街,“状元坊”,“四进士坊” 依次掠过,每座牌坊都是一本潮州科举史。被称为海滨邹鲁的潮州,明清两代进士达 172 人,皆始于韩愈的兴学育才。当韩文公祠的香火袅袅升起,这座城的千年时光证明:真正的历史在百姓的烟火日常。如祠内苏东坡手书 “功不在禹下” ,韩愈留给潮州的,不仅是山水易姓的传奇,更是一种精神的血脉。
我们还到潮州西湖欣赏美景。这里也是韩愈治潮的历史见证,是韩愈为阻隔韩江鳄鱼,修堤而形成的独立湖泊。现在这里也是潮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一汪碧水看得人心旷神怡,各种碑刻记载着潮州人民对韩愈和各代英雄的敬仰。
(二)潮商基因-潮州会见
离开西湖后,我们来到深圳支援潮州指挥部,讨论了一些我们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与他们合作的问题,希望为潮州建设出点力。下午4点就赶到潮州迎宾馆和潮州何晓军书记见面。我知道何书记以前当过省金融办主任,对金融很有研究,也想和他讨论目前金融方面的一些想法。不过,见面寒暄几句后,何书记就兴致勃勃地谈起潮州文化,也引起了我们的巨大兴趣。
何晓军书记说,他们认真研究了为什么说潮汕保留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潮州话保留了古代中原官话的音韵,使得唐宋诗词用潮州话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符合格律要求。除了语言,潮汕的宗族文化完整保留了中原士族的宗法制度,潮汕现存祠堂众多,体现 “忠孝节义” 的儒家伦理。南宋末年的抗元斗争,在潮汕留下深刻的文明印记。潮汕对华夏文明的这种保存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潮汕人对文明传承的担当。
我对此很有共鸣。我是潮州人,对潮州话的来源很感兴趣,也做了一些研究。潮州话是汉语方言中最接近古汉语的语种之一,保留了大量中古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唐诗宋词用潮州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和韵。我们以前也对潮汕祠堂文化也做过一些调查。潮汕祠堂不仅是祭祀场所,还承担族内教育、纠纷调解、公益救济等功能。而且潮汕族谱普遍记载中原祖籍。据《潮汕祠堂文化研究报告》统计,潮汕 60% 以上的姓氏族谱可追溯至唐宋时期的中原移民。潮汕祠堂的建筑工艺(如木雕、嵌瓷)至今沿用宋代技法,祭祖、拜神等活动严格遵循《朱子家礼》,与明清时期的中原礼制完全一致。所以说潮汕是中国古文化的活化石。
何晓军书记还谈了潮商基因的南宋假说。虽然这只是一种推测或假说,却令我十分震撼,使我茅塞顿开。何书记说“南宋灭亡时,中华民族最强的脊梁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慷慨赴死,最有气节的优秀人才几乎被元朝杀光,而这些代表中华民族优秀气节血脉的人才后人,潜藏在潮汕山区和平原,不为异族出仕为官,致力于传承保护汉族正统的文化,形成了潮汕地区正根正脉的中原汉族文化习俗”。我以前研究过潮商传承问题,产生过一些疑虑,何书记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
从中国到东南亚,很多首富是潮汕人,特别是东南亚,如泰国的前10名富豪有8名是潮汕人。为什么呢? 很可能就是潮商有杰出的基因!这些基因是哪里来的呢?我想明白了,十分重要的来源是南宋末代王朝,20万兵马,几十万家属和皇宫能工巧匠一路后退到潮汕,20万兵在潮汕海边上船,到崖山与元兵决一死战,结果全军覆没,不过几十万宋朝皇家与官兵的家属和皇宫的能工巧匠,却改名换姓留在潮汕,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命脉,包括宋朝宫中的艺术和工艺。宋朝灭亡,甚至有人还缪叹“崖山之后无中国”,但是,中华并没有消亡,宋朝皇族后裔,三大名相后裔以及宋朝宫廷能工巧匠后裔都还留在潮汕,中华文化的根还在!潮绣、潮瓷、潮雕、潮剧等等,都来源于宋朝宫廷,有名的潮州凤凰单丛茶就是文天祥家族后裔所培育和推广。公元819年唐朝韩愈开始在潮汕的的兴学育才,1279年,崖山大战,南宋灭亡,在潮汕留下几十万南宋京城逃来的优秀人才,与潮汕土著结合,慢慢培育了潮州商帮,过了250年,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潮州商人就在古都南京设立潮州会馆,到现在刚好500年,所以有潮州商帮500年不败的说法。
我很高兴,想明白了很多问题。我也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潮商外出,很多都发展的非常出色,可是外出成功的潮商却很少回乡发展产业呢?很多潮商在外成功后,不忘家乡,愿意捐资回家乡做公益,如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捐献巨资在家乡教育医疗事业,但不太愿意回乡投资产业呢?
同行的广东潮商会一位领导做了分析,认为一方面是担心如果投资成功,怕被人笑是来赚家乡人的钱,如果投资不成功,会被人笑没有本事;另一方面,是家乡的投资环境确实还不太理想。何晓军书记说,潮州家乡的投资环境正在不断完善之中,正在大力号召潮商回家乡发展。他说,不久前,在韩文公祠的韩祠橡木园增加了两个塑像,就是著名潮商庄世平和著名潮州学者饶宗颐的塑像。这的确令人振奋,塑像于韩文公祠,那是何等的荣耀,将会和韩愈一起永留历史之中啊。他希望,会有更多给家乡做出重大贡献的潮商塑像于韩文公祠。这的确十分激动人心。我也向他讲了我们动员潮汕籍的协会会员回家乡投资高新科技产业的计划。他非常支持。
在会见中,一起参加的广东潮商会周奕丰会长还特别提出了对今年将在潮州举行世界潮团大会的许多建议,并表示愿意负责部分的接待组织工作,何书记也非常支持和感谢。
(三)潮州文化-砚峰书院·淡浮院之约
潮州行的另一个动因是与朋友砚峰山人李闻海的砚峰书院·淡浮院之约。李闻海先生在与笔架山相对的砚峰山上带头创建了砚峰书院·淡浮院。4月1日与潮州市领导在潮州迎宾馆会见和晚宴之后,我们就赶到砚峰书院·淡浮院,入住客舍砚峰山居。山居不大,也有公开对外营业,不过给我和夫人安排的VIP套房却非常雅致,客厅的字画和古董非常珍贵。
1日晚上,我们直接去了李闻海先生的书画室龙泉轩,这是他在潮州时读书,写作,练字的地方,也是他接待朋友,交流品茶的地方。他还是正大集团的副总裁,经常奔走于世界各地。当天他正从南京赶回来,我和朋友以及书院的管理领导先在龙泉轩品茶聊天,我也浏览了字画和照片。最引入瞩目的是由李闻海撰文、饶宗颐先生手书的大幅对联:“三江出海,一纸回乡”,李闻海对此做了深刻的解释,他说“三江出海” 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潮商受韩江、榕江、练江这三江滋养,带着祖辈传承的血性、梦想,勇往直前,向更广阔天地迈进。而 “一纸还乡”,过去指潮人出海后的侨批、家书,代表着对家乡的认同、思念与感恩。另外,潮人出海过世后,亲戚朋友会把他们的生辰八字写下来,托亲友带回家乡,在祠堂烧化,意味着灵魂回归故土,享受世代香火。老一辈的 “一纸” 满含悲壮。
这使我进一步明白,潮商基因除了南宋假说,还要加上三江出海而带来的基因改造。潮商在出海中形成了冒险拼搏,同舟共济,诚实守信的基因,而且因为出海,避开了国内战争,运动和文革的祸害,使得潮州商帮500年不败。
李闻海先生仔细给我介绍了砚峰书院·淡浮院的由来,说这一切都离不开郭丰源先生。郭丰源先生祖籍广东潮阳,他小时候住在老家南洋村,和我的老家龙门村正好紧紧相邻,我感到格外亲切。郭丰源先生15岁就到泰国,打拼70多年,取得巨大成就,被称为“郭仙”。泰国国王也尊他为国师,礼遇有加。1988年,泰王赠送他一块皇家土地,郭先生建议建一个华夏文物院,用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泰友好交流。泰王高度赞赏,并钦赐 “淡浮院” 馆名。郭丰源先生花费了 4 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位于泰国芭提雅宗天区的淡浮院,使之成为了泰国的文化瑰宝。在和祖国的交流中,郭丰源先生心中萌生了在家乡兴建一座淡浮院的想法,并于1995年,到家乡为大陆的淡浮院选址。他不辞辛劳,跑遍了整个潮汕地区,终于在离潮州市八里地的砚峰山找到了理想的院址。李闻海先生十分激动地指着相片告诉我,:“当年,郭先生把拐杖插在现在砚峰书院·淡浮院的中轴线上,告诉他就建在这里了。” 这里群山环抱,韩江环绕,风光秀丽,宛如世外桃源,是一块风水宝地。郭先生积极奔走,倡议兴建潮州砚峰书院·淡浮院,得到了海内外潮籍人士的热烈响应,汇聚海内外潮胞心血,耗资过亿建成。1999 年春,潮州砚峰书院淡浮院首期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接着又进行了二期工程,现在正在筹备三期,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和闻海先生促膝深谈,直到半夜。在送我回客舍的路上,闻海先生还专门带我去看了历时8年,建起的500米碑林。碑林规模宏大,和西安碑林分别称为南北碑林,曾经组织过南北碑林对话活动。碑林的牌匾“中国历代书法碑林〞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4月2日我一清早就起床,迫不及待出去欣赏淡浮院的美景,认真参观学习文化景观。淡浮院真是一处文化与自然完美交融的胜地,自然景观美不胜收,空气清新宜人。远眺韩江,古城,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山水之美只是淡浮院的表象,真正震撼我的,是隐藏在草木之间的文化脉络。
我抓紧时间再去参观500米碑林:中国历代书法碑林。这是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有吴南生先生撰文、饶宗颐先生书写的序言。碑林汇聚330余品各具特色和风格的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都有,让我领略中华书法文化的魅力。邻近书林,还有两个走廊,展示了李闻海先生创作的哲思字画,十分有趣。
我还被山中的各种别具深意的雕塑深深吸引。潮商名贤祠门口的《无》雕塑,一位端坐的大师,脑子和内心却被 “掏空”。正如李闻海所说:“只有掏空自己,才能看见智慧的光芒。” 这一雕塑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太早,潮商名贤祠还没有开门,有点遗憾未能进去参观。
山中孔子的塑像,栩栩如生。不过,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后山一幅壮观的《老子出关图》花岗岩石浮雕,高 10.5 米,老子骑着青牛,神态悠然,是李闻海亲自设计塑造的。置身于此,能感受到精神的宁静与淡泊。
山中特别为尺八世界大会创作的雕塑很有古风特色。后来问了李闻海先生才知道,尺八乐器源于中国隋唐,宋代后失传,李闻海先生 2001 年从日本引入传承,现被列入非遗传承人。他还是世界著名的尺八演奏者,第八届世界尺八节主席。
最后,我才到了砚峰书院·淡浮院的那座气势恢宏的大石牌坊。牌坊高达 16 米,傲然耸立。牌坊正中“东粤菁华”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是饶宗颐先生的墨宝。两侧的“金声”、“玉振”是孟子形容孔子的话: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暗示这里的文化如金声玉振般美好,如孔子一样能集大成,汇聚文化精髓。沿着牌坊拾级而上,石阶两旁,花圃中簇拥着各种石雕吉祥物。巍峨的正殿建筑重檐出阁,金碧辉煌。匾额 “澹浮院” 三个鎏金大字,是末代皇帝之弟溥杰所书。
不觉我流连难返已经2个多小时,赶快回到客舍和李闻海先生等朋友共进早餐。早餐后,我还让同来的专家给李闻海讲最近要进行的人工智能项目,李闻海先生听得津津有味,很有见地。原来他最近还带着人工智能的年轻人到泰国去给泰国首富谢国民先生解释人工智能的要点。很高兴看到潮商在最新的人工智能领域也十分敏感,希望潮汕在人工智能产业也有所突破。
9点半,和广东潮商会领导一行约好的时间到了,我们到大牌坊前欢迎他们。昨天广东商会的主要领导和我一起会见了潮州市委书记,他们昨晚住在潮州市内,一早赶过来了。
李闻海先生兴致勃勃,给我们介绍砚峰书院·淡浮院的情况和发展历史。他对广场上的饶宗颐题字"综鞶帨于遥年”石碑特有感情,给我们做了深入的解说:"综鞶帨于遥年。砚峰书院赞。"对砚峰书院给予极大的肯定和鼓励。这是饶先生引自唐代李善的句子。其中的“鞶帨”各指古代男女之腰束与佩巾,象征十分珍贵之物。这句话的大意是:集天下最最精华的在这里,使它能够永远的传承。
接着,他带我们到大牌坊前中轴线上的一个阴阳太极圆玻璃前,告诉我,这就是30年前郭丰源大师确认淡浮院中轴线的地方,当年郭大师的手杖就指着这里,确认就在这里了。更为奇妙的是挖下去,这地下黑白分明,就像阴阳太极。砚峰书院·淡浮院的成功离不开郭丰源大师。郭大师过世后,他的衣冠塚就在后山,继续默默注视着砚峰书院·淡浮院的发展。
我们一群人在大牌坊之前留下合影,我和同伴因为要赶到揭阳,才依依不舍地告别,提前离开这处文化与自然完美交融的胜地--砚峰书院淡浮院。
鸣谢: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在对文章修改的宝贵意见,特别感谢李闻海先生还同时提供宝贵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