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观点|杨文田
当地时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中美两国元首的首次面对面交流,也是中美关系在经历多年波动后再次回到战略沟通正轨的重要时刻。此次会晤不仅为双边关系注入新的稳定因素,也为全球局势带来了信心与期待。
习近平在会晤中指出,中美关系在双方共同引领下保持总体稳定。两国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中美国情不同,存在分歧在所难免,但关键在于如何妥善管控。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两国之间的摩擦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面对挑战时能否以智慧和担当驾驭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在风浪中保持平稳前行。
这番话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方向的指引。过去数年,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从贸易摩擦到科技竞争,从地缘政治到意识形态对立,摩擦不断。然而,事实证明,任何形式的对抗都无法解决问题,只会导致双输。元首之间的直接沟通,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稳定器”。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元首是掌舵人,必须为中美关系把稳航向。这种高层战略引领,使双方在波动中保持理性,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分歧中探索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会晤中的发言语气积极、态度友好,释放出希望修复关系的明确信号。他表示,很荣幸同习近平主席会面。中国是伟大国家,习主席是受人尊敬的伟大领导人,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我们相处非常愉快。美中关系一直很好,将来会更好。特朗普还强调,美国尊重中国的发展成就,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认为中美两国携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他相信,美中合作不仅能造福两国人民,也将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稳定。
特朗普的表态显示,他对中美关系有着务实的认知。他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伙伴之一,两国经济高度互补,合作潜力巨大。他还特别提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供应链恢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愿意在能源、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这种表态为中美关系注入了新的积极动力,也反映出美国政治现实中的理性声音正在回归。
习近平在会晤中还专门提到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他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不错,前三季度增长率达5.2%,对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4%。在全球经济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也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习近平以“海洋”比喻中国经济,强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规模大、韧性强、潜力足,有信心也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这种自信不仅来自数据的支撑,更源自中国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经济结构的制度优势。
他还特别提到,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已经审议通过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议。这一顶层设计展示了中国“绘蓝图、接力干”的治理逻辑。七十多年来,中国专注于自身发展,从未想挑战或取代谁,而是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这种开放包容的发展观,正是中国成功的关键所在。中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追求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也为中美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经贸议题上,习近平指出,两国经贸团队已就重要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共识,并将继续推进落实。他强调,经贸关系应当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而不是“绊脚石”与“冲突点”。这一表述精准地把握了中美经济关系的本质。中美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规模巨大,供应链、金融链、产业链深度交织,任何“脱钩”企图都将损害双方利益。经贸合作不仅是中美关系的基石,更是全球经济稳定的关键。
习近平指出,双方应“算大账、看长远”,注重合作带来的长期利益,而非陷入短期对抗的恶性循环。他倡议双方团队继续本着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则谈下去,压缩问题清单,拉长合作清单。这种务实思维正是中美关系走出僵局、实现稳定的关键路径。
特朗普在回应时表示,他完全赞同中方的务实立场。他强调,美国企业在中国有巨大市场,中国制造业的高效率与创新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他希望两国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投资合作,推动更多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欢迎更多中国资本进入美国。他特别提到,在能源、农业、航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美国愿与中国开展更加开放和高效的合作。“我们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只要双方保持沟通和信任,就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繁荣的世界。”特朗普说。
除经贸外,习近平还提出中美应在多个新兴领域加强合作,包括打击非法移民和电信诈骗、反洗钱、人工智能、传染病防控等。这些议题既反映现实挑战,也体现全球治理的共同关切。习近平强调,对话比对抗好,沟通比隔阂好。只有保持沟通渠道畅通,两国才能减少误判、增进理解、扩大合作。这种理性、包容的外交理念,既符合中国一贯的和平发展道路,也为中美关系的未来提供了新的思路。
习近平还特别强调中美在国际舞台上应展现大国担当。他指出,当今世界面临多重危机,从地区冲突到气候变化,从经济复苏到全球治理,都需要中美共同承担责任。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有义务也有能力共同为世界稳定贡献力量。明年,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美国将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习近平提出,双方应相互支持,推动两场峰会都取得积极成果,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贡献。
特朗普对此积极回应,表示乐见双方在两场峰会中取得成功,并相信中美携手合作能够为世界注入新的信心。他重申,美国支持自由贸易,愿与中国在多边框架下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他还邀请习近平主席在合适的时候访问美国,并期待在明年早些时候再次访华。
釜山会晤的意义,不仅在于重启对话,更在于重塑信任。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误解和猜忌一度升温,沟通渠道受阻,合作项目停滞。此次元首面对面交流,正是在高层层面重建政治互信的关键一步。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将很大程度取决于双方能否真正落实会晤共识,把政治意愿转化为政策行动,把口头承诺落实为具体成果。
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来看,釜山会晤所传递的信号十分明确:中美关系的改善不仅符合两国利益,更符合世界期待。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地缘政治紧张、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复苏乏力、科技竞争激烈,国际社会普遍渴望稳定与合作。中美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国,其关系的走向几乎决定了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发展的方向。
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国从未想挑战谁、取代谁,而是致力于办好自己的事、造福世界。中美两国完全可以通过对话和合作,找到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在应对全球挑战中实现共赢。无论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人工智能治理,还是在促进公共卫生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方面,中美都有巨大合作潜力。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中美关系的每一次回暖,都是基于对现实利益的清醒判断;每一次紧张,则往往源于误判和偏见。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2017年海湖庄园会晤,元首外交在关键时刻都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釜山会晤延续了这一传统,为中美关系在新的国际格局中确立了新的坐标。
可以预见,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坚持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化解分歧,中美关系这艘巨轮就能在复杂的国际洋流中稳步前行。中美关系的稳定,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福祉,更关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釜山的握手,象征的不只是中美之间的重新对话,更是世界走向理性与合作的希望。对话的力量正在重塑国际政治的逻辑,也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新的确定性。正如习近平所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不仅是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愿景,更是全球社会的共同期待。
(作者系凤凰华人资讯网董事长兼时事评论员)
 
	


